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42篇
科学研究   26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在中、小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改变以往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开发研制CAI课件。下面,结合我校开发CAI课件的过程谈几点浅显的体会。  相似文献   
902.
于漪老师说过,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牵引人的灵魂进入精神境界的.语文作为母语能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其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现行的语文课将道德渗透异化为道德灌输,口号式教育大行其道。试看: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呀?”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903.
列宁于1902年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灌输理论.列宁灌输理论主要包括“为什么要灌输”(灌输的必要性)、“灌输什么”(灌输的内容)、“谁来灌输”(灌输的主体)、“向谁灌输”(灌输的客体)和“怎样灌输”(灌输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之际,重温列宁灌输理论,有助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引领作用,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04.
从"理论灌输"到"实践参与":高职德育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冬英 《江苏高教》2005,(6):114-115
文章阐述了高职德育的具体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职业道德的规范和理论,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和职业道德行为。分析了“理论灌输”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践参与为主要教育形式的“实践参与”模式,并简要探讨了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05.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为高校灌输论提供了机遇,也构成了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灌输主体队伍;利用网络,改进灌输手段,开辟灌输教育新领域;加强对学生深层次教育,培育良好的网络道德,是促进网络时代下高校灌输论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6.
目前"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内容上的"大而全"、教学方法上的"单向灌输"、教学环节上的"纯理论讲授",教学手段的"单一滞后"、考评方式的"片面单一"以及教学状态的"浅""瘦""死"等弊端.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思政"课教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07.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改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让学生自己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908.
1.五育残缺。近年来,山区教育在改革的浪潮中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差得远。如德育,虽重视了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却对道德情感的体验与培养束手无策;智育,虽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但大多是机械性的灌输,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更忽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09.
道德教育所涉及的是人的灵魂、精神中最深沉的部分。但当今学校道德教育却忽视学生的内在道德需求,忽视引导和提供机会与情景让学生体悟个体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这与道德的真义是不符的。然而,人文精神却能帮助当今学校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突破道德教育的瓶颈,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10.
中国当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功利化趋向,主要体现在过分强调大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过分强调大学教育的外向灌输和过分强调教育价值的物化标准,这使得大学教育常常游走在理想和现实之中间,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教育中的功利化趋向加以扼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