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焦景云 《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11-111,114
本文对"XX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与系统安全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基于Oracle集群等技术的建设方案。通过改造降低了系统灾难风险,缩减了灾后恢复的时间,提高了系统安全性、负载能力及性能。  相似文献   
32.
在金融保险行业的信息系统中,当发生灾难时保证数据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的关键手段之一是灾备技术技术.云灾备可以看作是一种灾备服务,通过特定的专业服务商进行相关灾备服务的提供.用户通过服务商所提供的成熟化的运行管理流程和优势化的资源技术来进行灾备的快速实现,从而减少灾备系统所拥有的总体成本.本文在对金融保险业云灾备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业务数据的管理保护技术、系统计划流程的恢复技术以及虚拟化的灾备系统技术三个方面阐述了云灾备系统的技术构建,对于数据方面云灾备的安全性问题和效率问题以及系统方面云灾备的灵活性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金融保险业云灾备系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3.
灾难总会告诉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们遗漏了些什么。“5·12汶川大地震”进一步唤醒了高校对数据容灾备份的关注。  相似文献   
34.
影响我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要概括了笔者主持的几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研究上的前期成果,提出了制约当前我国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三大问题:一是机构信息系统设计缺乏按需整合业务信息流与归档信息流,造成数字信息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管理链断裂;二是档案数据远程异地转移保存,急需出台保障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与制约措施;三是在高信任度的数据灾备市场环境形成之前,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需要扩展公共服务功能,为中小型机构的档案数据的灾备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5.
近日,绍兴市档案局(馆)与中国电信合作,通过电信IDC机房托管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VPN光纤线路,正式启用市档案局(馆)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容灾系统。该系统通过光纤线路,对本地档案数据的变化进行监控,实时地将档案数据库、原文数据、多媒体文件等档案数据远程备份到异地的容灾备份存储器上,不但解决了系统损坏或崩溃时的数据恢复问题,更进一步强化了数据的实时性与安全性,为提升电子档案的运行质量与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以某国有大型企业在实现整体产销信息化后,为确保产销系统数据的安全及应用系统的连续性,利用IBM DS8000高端存储具有的智能数据复制功能实现数据级同城异地灾难备份为案例,介绍了其系统架构、系统迁移切换及系统性能测试的相关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7.
政府信息资源灾备体系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在总结信息资源灾备体系基本架构的基础上,从范围和建设方两个维度,分别对政府信息资源灾备体系建设模式进行了梳理,所做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组织选择适应本部门特征的灾备体系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关于档案馆灾备中心建设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详细分析了三种灾备中心建设模式.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档案馆宜采用共建模式,并具体说明了共建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39.
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兴起,及其所承担业务重要性的逐渐提升,灾备中心越来越多地伴随主数据中心共同建设。目前灾备中心的建设思路多种多样,从存储网络上可涵盖DAS、NAS、SAN,从灾备级别上可涵盖数据级、应用级、业务级灾备,从灾备技术上可涵盖冷备、暖备、热备、双活,从实现方式上可涵盖异步、同步,从部署地点上可涵盖同城、异地。详细比较各类存储网络、灾备级别、灾备技术的特点,并以医疗卫生灾备数据中心为设计和建设出发点,介绍了以SAN为存储网络,建设远程异步数据级灾备中心的详细思路与工作流程,可为中小型数据灾备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需要充分分析项目特点,制定周密的风险管理计划、全面的风险识别、认真细致的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及时的风险应对计划,持续的风险监控。有效的规避和减弱了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风险,最终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