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2127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8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林秋晴  恽岚 《云南教育》2005,(14):36-37
[《学弈》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该文通过记叙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相似文献   
212.
佘小红 《湖南教育》2005,(12):32-33
师: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最敬佩发明大王爱迪生。那么你们最敬佩谁?生:我最敬佩科学家居里夫人。生:我最敬佩科学家爱因斯坦。生:我最敬佩中国科学家李四光。  相似文献   
213.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来看。教师以其强烈的改革意识向大家表明,数学概念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加框的黑体字,更多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中。概念的建立并不仅仅是一个反复咏读、直至背得滚瓜烂熟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探索过程。概念的运用不仅仅在于能熟练而正确地解答书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而且是能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14.
李菁 《江苏教育》2007,(10):30-30
[反思]课前,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4种猜想,即分子和分母都乘(除以、加上、减去)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让学生就此4种可能展开探究,进行验证,加深对性质的理解深度。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是由于学生已先预习了书本或思维深度不够,也可能教师高估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学生并没有马上出现另外两种猜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没有急于出示自己的想法,而是顺其自然,让学生在验证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15.
《左、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216.
这一段的教学,既深入课文之中,又跳出课文之外,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法、语言、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引导、熏陶。首先,在学文明理的基础上,把实物——丑菊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丑菊的距离,激发起学生语言、生活、情感的积蓄,使他们沉浸在情韵中,陶醉在领悟申.流连于情景中,满足于表达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17.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新奇、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倍的认识》的练习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进行了教学设  相似文献   
218.
认知心理强调认知活动的整体性结,即人的认识取决于整体结构的把握,文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为例,索如何提高学生对长方体的整体认识力。师: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长方体,察手中的长方体,谈谈你对它有哪些识。下面小组活动,在每一组的桌面上有四个长方体纸盒,每人从中选一个,  相似文献   
219.
张海峰 《湖南教育》2003,(18):48-49
所谓感性化教学,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出发,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参与文本内涵的理解、领悟的理念和做法。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创设情境等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等心理活动,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将内涵丰富的词句具象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本文所选的几个片断都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20.
汪滟 《湖北教育》2006,(5):34-36
【评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本节课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儿歌《数蛤蟆》入手,由于每只蛤蟆嘴的张数,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无人不知,学生争相接龙。这样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和在一起,使学生真实地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并由此激活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