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牡丹亭》中《闺塾》一出,后称之为《春香闹学》,剧情并不难懂。明代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说,《牡丹亭》一剧“笔笔风来,层层空到”。就《闺塾》一出,细细读来,则可见其笔笔层层奥妙无穷。  相似文献   
42.
女性,是大多数中外剧作家笔下的主角。我国戏剧从元杂剧到近现代话剧,也大都以女性为主角。这些以女性为主角的戏剧所反映的女权思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总是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对社会,特别是反对男权社会的种种价值观念。在我国古代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三剧中窦娥、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3.
牡丹亭》中,汤显祖通过对女主人公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彰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杜丽娘在本能与理性的挣扎中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经历了由至情生发出来两种生存状态:因情而死,为爱而生。还魂后的杜丽娘更是勇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追寻生命的价值,大胆捍卫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44.
很小的时候我在上海看过一次昆曲,那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梅兰芳回国首次公演,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我随家人去看的,恰巧就是《游园惊梦》。从此我便与昆曲,尤其是《牡丹亭》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并不懂戏,可是《游园》中《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以致许多年后,一听到这段音乐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就不禁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45.
清中叶文言小说家屠绅酷慕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 ,为文则务为古涩艳异 ,晦其义旨。其志怪小说集《六合内外琐言》深受《临川四梦》的影响。集中《梅自然》、《獠僵卧》二篇 ,便是刻意效法或脱胎汤氏《牡丹亭》、《南柯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46.
黄采苹 《科教文汇》2010,(25):127-128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包括三个准则:目的准则、一致准则和忠信准则。本文以白芝(Cyril Birch)和汪榕培的《牡丹亭》译本为例,通过分析两位译者对戏剧中典故的不同处理手段,得出如下结论:(1)目的论可用于分析戏剧文本的翻译;(2)译者不同的目的导致了译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吕文娟 《中学文科》2009,(1):143-143
一、婚姻仪礼在《牡丹亭》中的表现 《礼记·昏(婚)义》:“昏礼者,礼之本也。”婚姻仪礼涉及每个人,是人生仪礼中最重要的仪礼之一。古代的婚姻形式虽有多种,但主要还是媒聘婚。《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必须经过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虽后世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更,但对明媒正娶的要求却是如一的,所谓“聘则为妻奔则妾”也,  相似文献   
48.
一、婚姻仪礼在《牡丹亭》中的表现 《礼记·昏(婚)义》:“昏礼者,礼之本也。”婚姻仪礼涉及每个人,是人生仪礼中最重要的仪礼之一。古代的婚姻形式虽有多种,但主要还是媒聘婚。《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必须经过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虽后世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更,但对明媒正娶的要求却是如一的,所谓“聘则为妻奔则妾”也,  相似文献   
49.
牡丹亭》的问世受到了明清女性的热烈追捧,杜丽娘这一典型艺术形象引起广大女性读者的共鸣,女性对于《牡丹亭》的解读从来就没有间歇过,女性对《牡丹亭》的阅读接受带有强烈的性别认同色彩,同时她们更多地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解读作品,她们的解读更加感性和细腻,对杜丽娘内心世界的把握更通透,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0.
汤显祖《牡丹亭》的文化意蕴,应从"故事产地原型"、"牡丹亭原型"、"断井颓垣原型"和"人物形象原型"等四个从未得到破解的"隐秘"入手,予以深入的文化解密,方能彰显作者鲜为人知的反理学、扬人性的深刻意图,系统把握作品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