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02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5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叶建华 《职业圈》2013,(10):30-31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卫国(今河南安阳)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在秦执政约20年,使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国强民富,史称“商鞅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宋代青苗钱年利率与借贷使用时间有关,与年发放次数并无直接关系,而若不能知晓具体使用时间,则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年利率。  相似文献   
103.
两宋时期共有12位帝王太庙有配享功臣,但只有宋神宗、宋哲宗太庙的配享功臣发生过变动,尤其是神宗太庙的配享功臣变动频繁。哲宗元祐元年六月,以富弼配享;绍圣元年四月,增王安石配享;绍圣三年二月,罢富弼配享;高宗建炎三年六月,罢王安石仍以富弼配享。神宗功臣配享的频繁变动与两宋之际的政治变迁密切相关,是当时政治走向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04.
<永乐大典>收有王安石的<太玄>注佚文五条,对于研究王安石和研究<太玄>,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5.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里的最后一句,全诗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认为这样解释非常勉强。因为作者当时身在瓜洲(今江苏镇江对岸),与其家乡江西临川远隔千里,不可能月夜赶到家。再说,作者当时已官至宰相,按常情,他回家时即使不大讲排场,也不至于趁月色不声不响地回家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诗呢我们知道,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被列宁誉…  相似文献   
106.
简述了赖少其是中国画家中最值得重视的大师之一,当代中国画因赖少其的存在而骄傲的依据。剖析定居广州后赖少其的中国画“丙寅变法”三阶段的特点及历史意义。作为一个艺术家、学者,赖少其的生命已依附到那些卓尔不群的作品之中;作为一个绘画大师,赖少其的灵魂已铸刻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上。  相似文献   
107.
张謇是清末著名的实业家,早年时也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由于和前清流在外交、主战、废厘金诸方面有颇多相通之处,而结识了前清流。随着他在政治上的成熟,以及他个人的才能,他又与后清流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其中的一员。他和后清流们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甲午战争中积极主战,后又支持维新变法,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08.
王安石的《游褒祥山记》一反游记常规,忘形而得神,千古传诵。其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篇游记具有很高的构思艺术。主要表现在以“求思”为中心展开内容、以“求思”为文眼安排结构和以“求思”为归宿进行论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9.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王安石变法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状况以及学术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学术而言,宋兴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深受这一改革的刺激,这在不同学派中都有所表现,尤以二程的洛学最为明显。二程认为,变法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在于王安石只重制度、不重人心。他们进而体会到:在政治生活中,执政者的道德修养比具体的制度和法令更为关键——“内圣”是“外王”的必要条件。其后,洛学在学术趋向上更加关注于“内圣”方面,提倡治心、修养,少谈制度,这与熙丰变法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王丽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3):102-104
苏轼在嘉祐制策、王安石变法和元祐更化三个时期表现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变化,其政治命运也随之跌荡起伏,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家学及时代氛围的影响、被科举所累及其本人的忠君爱民思想等.但其所有的政治主张和表现都应归结为忠君爱民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