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31.
中国新诗自孕育发生到现在,差不多走过了一百年的艰辛历程。应该说,经过这一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新诗业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新诗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上个世纪末,现代诗人、著名学者郑敏先生在对中国新诗作反思性回顾时,  相似文献   
132.
日本、印度、俄国的现代诗歌及现代学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新诗的体建设,直接催生了我国的自由诗革命。与西方诗歌的影响相比较,我国新诗在诗的写作内容和诗的功能上,受日本、印度、俄国的艺思潮影响更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平民化学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具有生活化、写实性质和革命精神的俄国诗歌也受到中国新诗诗人的青睐。泰戈尔和马雅科夫斯基在诗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都对中国新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3.
现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精练的语言形式,可作为培养学生高雅情趣、健康审美意识和正确审美观念的有效载体,各地中考写作多年来不约而同地将诗歌排除在要求之外,诗歌写作教学因而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新课标首度建议学生“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可尝试通过任务驱动及评价量化表,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筛滤、组合、构建、抹擦、校正、检验,为学生阅读体会及诗歌创作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真实有效地落实“怎样写诗”。  相似文献   
134.
高中语文苏版课标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设有三个诗歌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习鉴赏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初步把握古今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35.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虽是一首现代诗,但意象的选择却充满古典韵味,这些蕴含着独特含义的意象不仅为本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更好的传达了本诗所要表达的离别情感。《再别康桥》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浸透了诗人无限眷  相似文献   
136.
当前,现代诗歌在初中教学中处于边缘地位,学生对现代诗歌学习缺乏兴趣,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面对十分堪忧的教学现状,笔者对初中现代诗歌教学课堂类型进行探索,尝试出了朗读课、鉴赏课、仿写课、创作课四种课堂教学类型。  相似文献   
137.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虽然小学阶段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淡化体裁,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却总在思索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教法。对于现代诗歌教学,以前思考得比较少,觉得不会上,问其他的老师怎样教,有的老师也是淡淡一笑,说,这种课文最好上,写写生字,读读课文,然后背过就行。然而总觉得不妥,凭借自己的认识,觉得应该注重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但在指导朗读的策略上又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38.
诗歌是涓涓流淌的清清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诗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让我们的生命洋溢着融融绿意.无数对感情对自然的吟唱,就闪耀在这美好的诗篇中;无数对生活的深刻感触与感动,都流露在这奇妙的文字中……每次读到诗歌,看到那短短长长的句子,心里总会有一丝悸动,一些感动,因为诗歌可以融化我们冰封的心灵,打开尘封在心底的那份回忆、曾经的美好和刹那的感动.  相似文献   
139.
七子之歌     
经典的歌曲难忘的旋律【小编"点"歌】《七子之歌》的歌词是闻一多先生的一组现代诗歌,作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正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他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多次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相似文献   
140.
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一个轮回的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在各种声音中,我们且行且思——在新形势下,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组织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学生在新教材的引领下最终收获如何,我想这些问题在一线老师的脑海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过。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心中纠结着:新教材对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三年后能否达到我们期望的高度,能否具备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