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2907篇
科学研究   1379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529篇
综合类   106篇
文化理论   70篇
信息传播   21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732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44篇
  2008年   666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如何让电视新闻将现场的真实情况反映给观众.并且使现场短新闻短得了、短而精、短而活,除了记者充分挖掘外,现场摄像也至关重要。抓住现场准确、生动的细节,可以产生如临其境、先声夺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2.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5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篇1050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03.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艺术创作如此,新闻工作亦然。可以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观察发现。观察发现,是事实现场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观察发现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04.
《视听纵横》2005,(2):F002-F002
在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报道中,浙江卫视派出40余名采编播、技术、保卫人员组成的报道团奔赴北京,设立直播室,从3月3日起,连续12天采用卫星传送,通过《浙江卫视新闻》中开设的《直通两会&;#183;连线北京》栏目,对“两会”进行直播报道。在每天超过lO分钟的报道中,报道团始终坚持把握正确导向,周密安排,  相似文献   
105.
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在建设全省小康示范村中.经过近10个月的努力工作,基本完成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昌邑区档案局及时参与,跟踪服务,对小康示范村建设中所形成的各种载体材料及时做好建档工作,他们多次深入到小康示范村进行现场指导。受到区、镇政府的好评。目前,小康示范村档案已全部整理归档,共整理归档文书、科技,声像、会计等档案共187卷(件)。  相似文献   
106.
“聚焦中部话崛起”系列报道见报后,不少读者来函来电表示:这组稿件立意高远、思想厚重,既有文采斐然的细节描写,又有统率全文的理性思考,读来琅琅上口,引人深思,在参加联合采访的各家媒体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7.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同期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拍摄图像时记录的现场音,如机器轰鸣声、鼓掌声、鸟鸣虫叫声等;另一类是在采访过程中现场采访、记者出图像等。同期声可以说是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最容易引起受众共鸣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电视新闻传播最具优势的条件之一。本文将结合电视新闻中最普通的常规新闻报道,探讨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8.
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109.
教育实践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因此教师教育中传统的以文本或视频来呈现教育事件的案例学习模式逐渐制约了教师的学习成效。基于此,我们在区域教师教育实践中构建了现场体验式案例学习的行动框架:"案例体验——经验反思——概念抽象——实践检验",本文展示了上述实践成果,阐释了行动理念。  相似文献   
110.
教育管理实地研究者进入现场主要涉及选定实地研究地点、选择进入现场方式、确定建立关系的途径和选择获取资料的方法四个问题。研究者应基于中国人的“关系性”行为特征来设计进入现场的计划。在调研地点的确定上,研究者应注重进入现场的“便利性”与调研地点的代表性的结合;在进入现场的方式选择上,研究者应采取“公私兼顾、上下结合”的策略;在“关系”的构建上,研究者可采取“由下而上”、“由易而难”、“由内而外”的策略,争取获得“关键信息人”、“重要线索人”和“主要策划人”的帮助;在资料获取方法的选择上,研究者可以采取“正面获取”与“侧面了解”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