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不怕你笑话,读小学低年级时,我的梦想就是有肉吃。那时妈妈参加生产队劳动,爸爸是民办教师,在本村的学校教书,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我们每顿饭都吃不饱,有时还要用红薯来"加餐"。清楚地记得,爸爸发工资时总要买上一点儿肉给我们三兄妹吃。当时,我是多么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它让我一个月能吃上几回"山珍海味"。  相似文献   
82.
杀牛     
陈甲取 《武当》2013,(4):53-53
记得小时生活在东北农村时正值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贫困不堪,普通的日子里清汤寡水粗粮淡饭,只有在三大节日才能饱餐一两顿美食。于是大人小孩就早盼——盼春节,因为一到春节家家就要杀年猪,就可以尽情地润泽饥肠锈肚了;也盼端午节和中秋节,因为这两大节日虽然吃粽子和月饼是十分奢侈的事,但却可以吃得上两顿丰腴而油渍喷香的牛肉馅饺子,这种平时垂涎欲滴的欲望,平时想都不敢去想。想起吃牛肉,就自然想起杀牛,小孩子最喜欢看杀牛分肉的场景,也是大人们兴奋不过的事。每当节日来  相似文献   
83.
水山 《大理文化》2011,(7):37-41
爹说,人活着其实比牛还不容易。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题记一我5岁那年,体弱多病的母亲在一场大病中离开了人世。也就是那一年,家乡平川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的牛也作价让各家各户认购。爹过去在大集体里一直是养牛、犁田耙地的好手,但因为母亲治病、丧葬开支欠下不少外债,实在拿不出一个钢来,只得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成天与他打交道的牛儿从他眼皮下被人牵走。  相似文献   
8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站在爷爷的墓前,我的眼泪不停地流,湿在脸上,却痛在心里。五年前的那一天,空气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息,我讷讷地站在那儿,看着眼前的大人哭得撕心裂肺。我慢慢走向那张床,拉起爷爷的手,不肯放开,心中想着、念着,希望他能再睁开眼,然后轻轻抹去我的泪水,告诉我不要哭。可是,10秒、20秒过去了,爷爷依然不动,一瞬间,我觉得天都要塌了!小时候,爸妈工作忙,奶奶身体又不  相似文献   
85.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度过的。 那时学习不被重视。学校经常半工半读:夏天割青草,冬天搓草绳,还时不时地到附近生产队里支农劳动;听报告做宣传、排练节目搞演出也占去了不少的时间,学习反倒成了“副业”。  相似文献   
86.
老家的人至今习惯把乡村卫生所叫药铺。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老家所在的庆阳镇原乡下农村,医疗条件极为落后。一个大队六、七个生产队,近万口人,只有一个小药铺,一个老中医边看病边取药。它是全大队男女老少就近寻医看病的唯一去处。因为离家近,出于孩童的好奇,我常跟着父亲到药铺给年迈而多病的老祖母看病抓药。父亲一手拖着当时只有五、六岁的我,  相似文献   
87.
知识,改变命运的力置 1973年7月.唐健生高中毕业,当时正是“上山下乡”政策普遍贯彻的时候。1974年初.他被分配到被誉为“长寿之乡”的广西永福县边远山村插队,当过生产队的记分员、饲养员、农技员、杂交水稻制种员。  相似文献   
88.
智与趣     
我小的时候,常听父亲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农村生产队那个年代,有一拨人被抽去兴修水利,在工地上同吃同住同劳动。那年代粮食紧缺,做饭要限量。每当开饭时,大伙儿就像饿虎扑食一样冲过去舀饭,每个人都把自己碗里的饭堆得像小山一样。惟独有个叫闷狗的民工,第一碗饭总是盛半碗。起初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还直笑他傻。时间长了人们才发现,看似愚蠢的闷狗,其实比所有人都聪明。你看,那些把第一碗饭堆得小山似的人,等吃完后再去盛时,锅里早已空空如也。而闷狗吃完了第一碗,可以从容不迫地把第二碗堆成小山,然后悠然自得地吃。  相似文献   
89.
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总是低着头,两眼死盯着前轮,结果总是歪歪扭扭,还经常摔倒。父亲说:"抬起头来,往前看。"我试着采用父亲教的办法,抬起头来目视前方,结果很快就能自如笔直地前进了。头一次参加生产队的麦收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当时,还没有收割机,收割小麦全凭双手和镰刀。开始,我还  相似文献   
90.
我的老家在皖北农村,小的时候,父亲在离县城不远的轮窑厂和泥做砖坯,妈妈在生产队挣工分。当时家中弟妹多,我是老大,要在家带他们,一直到八岁才上小学一年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