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796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陶渊明,以其出俗的文笔和高洁的品格在岁月的风沙中渐露本色.他轻视物质、注重精神追求的人生态度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启迪着历代人士的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102.
王晶晶 《考试周刊》2010,(29):30-31
宋词"豪放"与"婉约"体派之分,起于明代,清后词的写作和评论藉此展开,当代学者对此纷争不断。词的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各有千秋,互有影响,正是在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中的发展,才给后人留下丰富的宝贵遗产。从文学艺术上看,婉约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阴柔之美",豪放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阳刚之美"。"豪放"与"婉约"交相辉映,编织成色彩斑澜的宋词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商山四皓汉初事迹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因为太子等人采取了合理的策略,四皓也欣赏太子的性格。四皓对于太子之争的平息,符合古代“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也有利于汉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4.
以哈佛学派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市场秩序.与之相反,效率主义认为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围绕这两种观点,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的理论界最新争论,主要围绕结构优先,还是行为优先问题,越来越把研究的视角深入到经济的"细枝末节",从企业决策、个体行为等角度探究现实中的问题.在政策取向上,强调了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5.
渝文 《文化交流》2012,(1):71-74
中国有句名言:“文人相轻。”但歌德(1749—1832)和席勒(1759—1805)这两位出生地不同、生卒时间相差颇远、地位悬殊的文学家,竟然走到一起,结为生死之交,合葬同穴,成为人间友情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6.
于右任(1879-1964)和宋教仁(1882-1913),都是中国同盟会早期重要骨干,又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07.
身份政治所具有的复杂意涵,至此彰显无余。它并非只是一个现代心理文化的形而上学问题。也不仅是为权利而斗争的群体利益之争。更是有关我们对人之本性的一种根本以定。  相似文献   
108.
109.
《学习之友》2013,(8):44-45
2012年12月7日傍晚,北京市海淀区田村北路一名年过五旬的骑车人不幸被轧成重伤。随120急救车抢救伤者的王医生亲眼看到;周五晚高峰的整条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一路上及时避让的车却不超过4辆。就这样,王医生眼睁睁地看着一条生命在她面前逝去。  相似文献   
110.
廖平的早期经学备受肯定,而中晚期经学思想历来多为负面评价,或曰“越变越奇”,或曰“经学终结形态”,评论者多从意识形态角度视之为旧的思想形态和学术范式的没落.若将廖平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近现代学术思想大背景重新看待廖平的中晚年经学思想,其中晚期经学思想应对古今中西之争,并为中国哲学主体性建构付诸努力.观照廖平首尾一贯的孔经哲学体系,其新经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