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799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在赴海外完成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中,如何在异文化氛围中处理与当地文化的关系、如何亲和而有效地进行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是海外对外汉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利玛窦在华传教的过程,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以为今日对外汉语教师海外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
嘉定绝币是南宋时期发生的一件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具体是指南宋鉴于金之外忧内患断然停止予金岁币,因其发生在嘉定七年(1214),故称嘉定绝币。绝币导致宋金双方关系发生新变化,双方由对峙转向彻底决裂,对双方命运的走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讲,宋、金双方都是嘉定绝币的输家,最大获益者只有蒙元。  相似文献   
33.
比赛意义不一般 11:10,樊振东连扳3分后迎来了赛点,他从地上捡起球,在球台旁来回走了几步,不停地用双臂擦拭额头的汗水,又到网根处摁了一下手上的汗。等马龙站好位置,樊振东发了一板短球到马龙的中间偏反手位,马龙正手摆短并准备侧身衔接,樊振东看准机会,快速上步果断挑打斜线,马龙望球唏嘘,樊振东则激动地紧握双拳,转身怒吼……这是2014年全国锦标赛的最后一分球,樊振东在男单决赛中以4比2战胜了马龙,获得了本次比赛的最后一枚金牌。一年前,两人曾在鞍山的全运会赛场有过一番决战,一年后,樊振东在局面占优的情况下没有重蹈覆辙,拿到了职业生涯第—个全国锦标赛单打冠军。从11月2日起,每天都会有很多如同最后一分球似的精彩回合在湖北黄石市体育馆内上演。全运周期的开端,奥运周期的中点,亚运周期的后续,老将新秀的更迭,新材料球的应用等种种缘由,让今年全国锦标赛的过程丰富而精彩。  相似文献   
34.
儒家在生死观上重个体生命的本体存在,主张以“义”来构建现世的生活,同时又不否认“死”的存在。认为超越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摆正义利观,做到生死两安,生死和谐。儒家这种主张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个体生命于众生之中,超越生死,实现永生的生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个体的塑造、教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5.
许敏峰 《中国德育》2006,1(4):64-68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36.
人有生,即有死,世人都无法脱离生死的羁绊。人只有一死,如何面对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庄子的生命观中的苦生顺命、生死物化以及乐死的观点独到而深邃、冷静而深情、超越而现实,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研究他的生命观,对当今的世人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7.
“齐”生死与“化”生死分别是道家庄子与道教葛洪对待生死问题的重要分歧之一,“齐”生死遵循“道法自然”,“化”生死引导人走向长生,它们不同却又相承。“齐”与“化”二字,在生死观念不同的背后,还引出了它们审美立场的差异与审美意蕴的不同。从这差异之中,可以看出道教美学作为一门宗教美学的一些特点来。  相似文献   
38.
任大援 《中国文化》2022,(2):224-233
明清之際來華西班牙傳教士黎玉範(Juan Bautista de Morales,O.P.1597-1664)的中文作品《聖教孝親解》,是“禮儀之争”事件的一份重要文獻。它力圖向中國人闡明天主教在“欽崇一天主”的前提下孝敬父母最爲正確,不需實行“祭獻死人”之“虚事”,勸誡中國教徒放棄祭禮以保證聖教信仰的純正;他爲捍衛這一立場而反對耶穌會的“調適”路綫,并親歷險阻至羅馬面請教宗裁斷,從而引出中西文化的大討論。本文通過比對梵蒂岡圖書館和羅馬國家檔案館的三種稀有抄件,給出完整的校對本;并透過這件藏品在梵蒂岡圖書館的特别保存方式以及后來衛方濟神父(Fran?ois No?l,1651-1729)通過翻譯“中國六經”這一艱辛道路開掘認識中國的方法,討論如何把握、比較和融匯異質文化問題的歷史經驗。  相似文献   
39.
沈德潜《宋金三家诗选》与清代宗宋诗风影响下的宋诗选本有着明显区别。受《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和《御选唐宋诗醇》影响,此选仅选录苏轼、陆游和元好问三家之作。在评点苏轼时,重其题材和内容的开拓作用;评陆游和元好问时,重其社会政治内容的阐发。《诗选》的其基本诗学立场是以杜甫为典范,尊唐黜宋,与早年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40.
廖平的早期经学备受肯定,而中晚期经学思想历来多为负面评价,或曰“越变越奇”,或曰“经学终结形态”,评论者多从意识形态角度视之为旧的思想形态和学术范式的没落.若将廖平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近现代学术思想大背景重新看待廖平的中晚年经学思想,其中晚期经学思想应对古今中西之争,并为中国哲学主体性建构付诸努力.观照廖平首尾一贯的孔经哲学体系,其新经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