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5篇
教育   3518篇
科学研究   396篇
各国文化   128篇
体育   157篇
综合类   100篇
文化理论   99篇
信息传播   14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791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一 身为一名从事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和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我在出席一些学术性研讨会、论坛、沙龙时,常常会遭遇这样一种困境:在真正地进入我所要着重探讨的文化议题之前,我必须先拿出相当长的时间,向在场的多数与会者解释某些与我的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网络词语,以至于当"名词解释"的工作完成之时,我的发言时间也已经所剩无几了。  相似文献   
82.
一、理解中共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框架 1.两个隐喻,一个框架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理论和实践,对我来说是一个难题,甚至是吃力不讨好。国内有许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者,也有许多中共新闻史专家,我讲起来不一定到位。  相似文献   
83.
李莎莎  段艳文 《传媒》2018,(13):97-98
由中国期刊协会原会长石峰主编,青年学者刘兰肖、吴永贵、范继忠、李频、段艳文撰著的《中国期刊史》一书于2017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皇皇二百余万字,共五卷,分别是:第一卷(1815—1911),晚清中文期刊诞生和初始发展的历史;第二卷(1911—1949),民国时期期刊发展和分化的历史;第三卷(1949—1978),新中国期刊的新生和遭受挫折的历史;第四卷(1978—20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期刊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第五卷纪事卷(1815—2015),采用编年体条目形式记录了中国期刊二百年的发展脉络,并对期刊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法规、政策、事件、人物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记述。  相似文献   
84.
我们该怎么学好高中语文,语文课又该学些什么,"节能作文"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的语文新教材该怎么学……2007年8月28日,应邀来渝讲学的著名学者孔庆东,就目前争议很多的北京语文新教材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本刊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85.
书屋趣话     
老秉 《华章》2011,(11):54-54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6.
甲骨文以往被释作"阜"的字,主要有■等四种形体。关于"阜"字的解说,或以为象土山,如《说文解字·阜部》:"■,大陆,山无石者。象形。凡阜之属皆从阜。■,古文。"段注:"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层絫而上,首象其高,下象其三成也。"现代学者或以为象阶级类建筑,如徐中舒(1989:1507-1508):"古代穴居,于竖穴侧壁挖有■形之脚窝以便出入登降。甲骨文自字作■等形,正象脚窝之形,作■者乃其省体。"此外李孝定(1965:4129):"■■象山之阪级峻峭崚嶒。"此显然糅合二者为说。结合字形与甲骨文用例,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  相似文献   
87.
中国新闻网消息,现代社会已进入小家庭时代,但在著名学者张颐武眼中,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家庭教育失去市场,即使三五口人的小家庭也要有规矩,讲究长幼尊卑,一些年轻人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便是传统家教不够。张颐武称,  相似文献   
88.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彭司勋,是一位著名的药物化学家、药学教育家,1919年7月28日出生于湖南保清县一个土家族知识分子家庭。抗战时期出国留学难,国民政府只派少数公费生出国。1945年,彭司勋的同学涂国士、沈家祥,药专第一届毕业生徐玉均、顾学裘、周廷冲等考取公费留学英国,进修药学。1948年,由单位推荐,经评审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驻中国代表处主任英语口试,彭司勋获得WHO奖学金,赴美国进修。与其一起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的有21人,药学仅他一人,护理学也只有一人,其余为临床各科医生,全部前往美  相似文献   
89.
大师弯着腰     
有一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科专家郭应禄先生不慎摔了一跤,头部受伤了。为了不打扰别人,他到远离单位的大儿子家休养,也没有把自己受伤的消息告诉别人。这件事不知怎么被他早年的导师——著名学者吴阶平老先  相似文献   
90.
生命是美好的,只有生命,才能享受美好,刨造美好。生命没有了,一切也没有了,如同一棵树,当它的生命停止的时候,它的包括绿在内的美丽也就销声匿迹了;如同一座城池,当它成为废墟的时候.它的繁华和灿烂也就不复存在了。古今中外的文人对废墟多有感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有精彩描绘:“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