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89篇
科学研究   76篇
各国文化   224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论“白文”     
民族字是民族化的一大特色,白族有没有自己的民族字?可以肯定地回答:有!白族既有语言、也有字。然而,在对外交往中,有的持有怀疑,有的干脆说“没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就这个问题,从一般的字常识、白的历史记载、白的物古籍、白的字样式,白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2.
以皖南黟县西递村和宏村为代表的安徽古村落的特色,就在于那里的我国传统民居建筑,朴素的白墙青瓦,“四水归堂”的天井,以及装饰门窗的精湛石雕、砖雕与木雕,不但式样各不相同,布局也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83.
84.
走近"蒙古包"Nei meng gu蒙古包是为适应游牧民生活而创建的住所,又称毡包,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帐篷,它构造简单,易于拆装,便于游牧。从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相似文献   
85.
斯洛伐克古老的建筑是这个民族风格的一种体现。它们展现了民居与周围乡村环境的统一与和谐。现存最古老的民居由树枝和黏土砌墙而成。在斯洛伐克人最早定居的一些地方,至今仍能看到用黏土所建的房子,如斯洛伐克的东部和西南部、东斯洛伐克低地以及河流下游的山谷地带。在美雅瓦地区和斯洛伐克的西部至今仍保存着两层黏土的民居。  相似文献   
86.
白族霸王鞭是白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它承载着白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白族霸王鞭的传承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传承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喜洲镇中小学传承白族霸王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白族霸王鞭的传承贡献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87.
土家文化与楚文化是血缘近亲,楚文化是汉文化的构成因子,他们共同构成了华夏文化的内容。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正是这种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体现。本文试图从土家民居的建筑特色在民族文化和审美艺术上的反映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8.
首先总结中国传统民居的哲学思想和生态精神的基础,然后以北京为例,针对目前都市居住环境的现状,期望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街、巷、院的关系以及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等精华之处。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空间肌理的城市探索和尝试性提出人居环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9.
悠悠古桥     
古桥,静静屹立在河畔。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房子还没有搬迁,古桥就已经勤勤恳恳地为人们服务了。那时候当然不能叫古桥,它还年轻着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天往来的人川流不息。河对面的邻家阿婆有时会提着一篮糕糕饼饼从桥上走来,笑容可掬。正在厨房忙着炊事的外婆就会将手在围裙  相似文献   
90.
民居是我国民众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从原始的洞穴到现代的高楼大厦,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过程。在砼(音为tong,意即混凝土)技术传入我国之前,民居则以土木结构的瓦房、草房居多,瓦房的构造如图1所示,它由墙体、屋顶及支撑屋顶的桁架构成。墙体多由土坯砌成,仅根基部分用石块和少量的砖(当时的砖比木料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