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1.
关于文学创作的动力,古今中外文艺创作者和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观点,其中如下两种观点最有价值:一种认为文学创作的动力是不平则鸣,一种认为文学就是白日梦。关于这两种观点,文艺理论家们已经分析评论得够多了,但过去主要谈的是两者之异,实际上,两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那就是:两者都认为文学是起源于人类深层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52.
李永霞 《海外英语》2012,(2):196-197
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堪称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弗洛伊德指出梦的动机是无意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来自于童年生活和童年创伤;通过修饰改装,梦在掩饰中表达和实现人的本能愿望。基于《梦的解析》中的发现,弗洛伊德分析了文艺产生的源泉和作家的创作动机。他认为,与梦相似,未满足的愿望即白日梦是作家的创作动机,换言之,写作就是纸上的白日梦。并且,通过艺术加工,作家对其未满足的愿望进行掩饰或歪曲。通过以上的对比,本文发现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文艺理论的基础,并且,弗洛伊德之所以认为文艺创作与做梦的方法相似,根本原因是由于梦和文艺都是由潜意识的愿望而产生的,而且,二者的想象都利用了现实生活中的东西作为它们原材料的缘故。  相似文献   
53.
我爱这时代     
《少年文摘》2012,(8):90-91
我也偶尔会在文章里,畅想未来斑斓的图景;我也偶尔会在白日梦中,痴想如果我回到古代会有怎样的奇遇。但是如果时光穿梭真的能够实现,如果有人邀请我迁居到另一个时代,我一定会坚定的告诉他:我不愿意。因为我爱这时代。  相似文献   
54.
正1高中时我最迷恋的那款游戏叫《传奇》,用老黑的话说,那时我们做的梦,除了白日梦就是组队打Boss。在许多人眼里,我们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孩子,躲在教室角落,每天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挥霍着自己白花花的青春,浑浑噩噩。我与老黑他们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会用笔记录下我的日子,那段日子里,我的日记本上记下的是千篇一律的《传奇》玩后感。我渴望自己成为传奇,我在文字里吼得歇斯底里,我不是鼠目寸光,我也有自己的梦想。那是秋天里一个明晃晃的上午,我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做着白日  相似文献   
55.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歌德曾经,他是与费翔、王洛勇并肩齐名的百老汇演员;现在,他是"中国第一部原创流行音乐剧"的导演。从百老汇到开心麻花,这个80后新秀的音乐剧之路就像一场"白日梦"。为了这个梦,他险些与父母"势不两立";为了这个梦,金融危机时他几乎倾家荡产;为了这个梦,他甚至当上了新东方的老师;为了这个梦,他有着太多的坚持……  相似文献   
56.
一个白日梦     
林荫路旁侍立着一排像是没有尽头的漂亮的黄墙,墙上自然不缺少我们这"文字国"最典型的方块字的装饰,只因马车跑得太快,来不及念它,心想反正不是机关,便是学校,要不就是营房。忽然两座约莫二丈来,影壁不像影壁,华表不像华表,极尽丑恶之能事的木质构造物闯入了  相似文献   
57.
西瓜和气球     
在茂密的树林旁边,有一片西瓜地,地里长着许多西瓜,其中有两个西瓜正在热烈地讨论着。西瓜东东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呀?"西瓜北北说:"我的梦想是可以周游世界,待在西瓜地多没意思呀,又潮湿又脏。如果有一天我们能走出西瓜地那该有多好啊!"西瓜东东连连  相似文献   
58.
白日梦是人们很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有些小说来讲,读者的阅读过程和作者的创作过程都有明显的白日梦痕迹。于是,象精神分析学家分析人的梦境一样去分析这样的小说便成为一种可行的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59.
何楚涵 《现代传播》2022,(10):120-126
电影因其在展示、造型、表意方面的巨大潜能,被人们隐喻成各种形式,如“综合艺术”“镜子”“窥视窗”“白日梦”“视觉交响曲”等,这其中,以“镜子”“窥视窗”和“白日梦”最为典型。电影的这些隐喻形式,不是对电影特质的简单比拟,而是电影自身的直接体现。因此,对电影隐喻形式的探析,既是考察电影如何将自身赋值于隐喻,打破影像与物质世界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文本意义的位移,也即电影怎样将它的观众从有限的生活世界引入无限的意义世界,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的意识与思维,更是在数字技术与传播媒介迭代革新的当下,对电影媒介本身的一种原点性的归纳,有助于为当代电影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0.
清代文人笔下的刘三姐传说展示的是传统社会文人们的“白日梦”。清代文人通过对民间流传的刘三姐传说的改编,在幻想中满足了成为民间歌王的“野心”,以及对传说中天才歌手刘三姐产生的“性的愿望”。清代文人对刘三姐传说的记述具有重要意义,但研究者又不能不注意到清代文献中刘三姐传说的记述者从个人趣味出发生发出的种种想象导致的民间创作面貌的改变。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能保证刘三姐传说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