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54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工人阶级政党产生的基本条件。在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则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理论等多方面为建党作了准备,这在中国以往是不曾有过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努力学习和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32.
5月5日至7日,安徽省政协委员视察团对池州市石台县、贵池区、九华山等诸地实地视察,本刊记者随行。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记者感受到池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发展思路清晰,环境保护意识强烈,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同步进行。池州是安徽省最宜人居地之一,也是保持水质干净的全省之最。  相似文献   
133.
日寇制造“黔南事变”给水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畏强暴的水族人民奋起反抗日寇;水族人民抗日斗争的特点;水族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水族人民的抗日斗争,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壮丽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34.
“九一八”事变后 ,新桂系深感民族危机严重 ,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反应极为强烈 ,不顾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高压 ,发表了许多抗日言论 ,清醒地看到了国家民族所处的危机 ,极力主张对日作战 ;在国民党集团内部率先打出了“抗日救国”的旗帜 ;并以抗日为己任 ,提出了“建设广西 ,复兴中国”的口号 ,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5.
和谐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目标,也是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大方向。文章通过对古村落和谐旅游发展框架与相关利益各方不同需求的研究,分析目前和谐旅游发展所存在的四大矛盾,提出以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科学管理等措施,以推动当地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6.
宣州古城     
石巍 《寻根》2002,(6):79-86
安徽宣城,秦时建县,古名宛陵。这是一座处于宛水之滨、陵阳山之麓的江南古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立丹阳郡,管辖今苏南皖南浙西等地的17个县。此后,这里一直为郡、州、府的治地。  相似文献   
137.
上世纪30年代起,史量才主持的上海《申报》倾向民主进步,“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支持抗日运动,反对蒋介石“围剿”江西红军,多次发表斥责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文章。蒋介石早已怀恨在心,决定要对史下毒手,交由戴笠指使其军统特务执行。史量才预感到“火药味”,便暂时离沪赴杭,在他的私人别墅秋水山庄“避风”。军统派人跟踪盯梢,还买通史家女佣,让她提供史的汽车牌号、动身返沪时间等情报。  相似文献   
138.
李白从四十二岁开始,曾五次到过皖南,足迹遍及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贵池浦、铜陵五松山、泾县、宣城、采石等.他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二百多首写于皖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赠汪伦>:  相似文献   
139.
贵刊2005年第九期刊登了《“九一八”·柳条沟》一文,作者李辉以翔实的史料,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在广西永福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也有一些记载“九一八”事变的照片,同样可以充分证明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和凶残本性。永福县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本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一日出版的《东方  相似文献   
140.
走近傅作义     
傅作义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军事家、政治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蜚声海内外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早年即为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戎马半生,坚定地奉行革命的“三民主义”。他虽然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但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愿望。他以“团结奋斗,振兴中华”,建立“强盛独立之中国”的爱国思想为行动指南,学习孙中山先生不谋私利、不贪权势、志在救国救民的革命品质和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追求真理、择善而从的崇高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率军英勇抗击日寇,亲临指挥著名的长城抗战和赢得红格尔图战役及百灵庙大捷的绥远抗战,令举国为之振奋。“七七”事变后,他率军参与山西忻口、太原会战,同时亲自组织绥西抗战,威震敌胆,名扬中外。特别是在历史转折关头,他遵循孙中山先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遗训,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体察历史所趋和人心所向,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毅然举义,实现北平和平解放,进而又推动绥远“九一九”起义。建国后,他积极参理国事,力促祖国统一,为实现“为国为民”的毕生理想而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