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篇
教育   564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习语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为了再现原语风貌,准确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可以把“忠实”和“功能对等”作为习语翻译的基本原则,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加注等方法进行翻译,确保原语习语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量和有效性是习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2.
回顾我国翻译史上直译意译之争,可知直译意译走向融合是必然的,同时,现代翻译应体现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民族性、时代性、通俗性。  相似文献   
23.
成语由于其言简意赅、形式简洁,历来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材料,大量含有动物寓意的成语更是在人们的语言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直译与意译两方面来谈论英汉两种语言中那些富于形象和比喻的动物成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24.
对于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为主,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等,并准确翻译,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这是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呢?  相似文献   
25.
当今世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地位,英汉双语间的语际交流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翻译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形式。而词作为语言中的最小单位,对其意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对翻译活动至关重要。本文中,笔者从词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着手,研究两种语言中词汇的语义对比情况及相应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6.
英语习语是英语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英语习语的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文章分析了英语习语的文化特征,比较了英汉习语的差异,并结合丰富的实例,论证了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减译法等英语习语汉译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7.
张琳 《职业圈》2008,(12):180-181
目前,我国翻译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直译和意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可行的翻译方法。文章从信达雅的角度对直译和意译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直译和意译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但是意译更符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28.
影视作品是语言与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有机结合和具体体现。影视片名的翻译方法有很多,而文化的异同是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文化对应、文化重叠、文化冲突和文化缺失四个方面,来举例具体分析荚汉民族文化的异同在影视片名翻译中的体现及其影响,以期找到一条研究荚汉语言与文化,增强荚汉交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
把汉语的称呼语“某某老师”直译成英语的“TeacherSo -and -so”或音译成“So -and-soLaoshi”是不妥的。根据英语称呼老师的正确方式 ,“某某老师”应该英译作“Mr .(Miss)So-and -so .”汉语翻译必须考虑英语语言的文化习惯 ,切不可为追求意义的对等而一味进行直译或音译。  相似文献   
30.
互文与分承是文言文两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初中教材都有涉及,翻译时要讲究方法,不能直译,要予以注意。互文为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的分成两个或多个形式大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