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一、助词“等”和“等等”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之后煞尾。而有的作者却在“等”或“等等”前面使用省略号,造成意义上的重复。如:  相似文献   
12.
骆昌芹 《知识窗》2011,(2):58-59
入夜.银河在天,群星璀璨。当你翘首仰望这些神秘的星座时.忽然发现南天地平线上45°的高空.有一列弯弓形的亮点镶嵌在夜空中.仿佛是一支神笔留下的一条省略号.  相似文献   
13.
14.
《小学语文》2008,(9):52-52
问:在《穷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9课)这篇课文中,仅9和11两个自然段就用了6个问号、4个叹号和7个省略号。请问这样使用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答:问号、叹号和省略号的频繁使用是由这部分课文的内容决定的。这部分课文的内容是:桑娜在没有跟丈夫商量的情况下就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她为此思绪纷乱,疑虑重重,但对自己的行为并不后悔。  相似文献   
15.
毕业了,孩子的成长又要迈出新的一步。喜悦与忧虑同时爬上家长的心头:孩子的小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可他的未来还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孩子在新的起点上能有个好的开始吗?孩子能适应即将发生的变化吗?初中的学习和小学究竟有哪些不同?要不要择校?是不是门槛越高的学校对孩子的发展赵有利呢?一大串的问号迎面而来。  相似文献   
16.
一《论语》是小学时开始背的,但早以省略号终结。时值年幼,不谙世事,书与我的距离简直可用光年衡量,也觉着之乎者也终该让大哲学家考究,于是不甚了之。近来重起一股《论语》热,《于丹<论语>心得》,算是我和《论语》的第二次约会吧!  相似文献   
17.
王佳英、李晓银二位老师合写的文章《从标点符号中感悟人物品质——在对比中解读〈穷人〉中的标点符号》(《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7期)认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作者在此句中描写渔夫的片刻犹豫时,没有用省略号,而是用了逗号,"让人感觉到渔夫的犹豫是稍纵即逝,也让人感到渔夫与妻子性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听标点     
胡元华 《小火炬》2008,(11):36-37
标点我们不陌生,有的像小蝌蚪,有的是小圆圈。有的像小月牙。标点能看我们都知道,可是,标点能听吗?当然能,而且很有意思呢。  相似文献   
19.
孟艳丽 《现代语文》2005,(12):38-39
<故乡>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悲哀那人与人之间故乡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的不了解和隔膜".因此<故乡>表现的不是乡村的诗意,而是成年闰土在物质贫穷的背后更深层的精神的贫困和麻木.<故乡>是一篇很成功的短篇小说,具有鲁迅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句号在标点符号家族中属不引人注目的一类,它不像感叹号那样能经常掀起情感波澜,也不像问号那样擅长循循善诱,更没有省略号的余韵悠长让人回味。其实.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转移一下关注重点,你会发现,细节中常有好风景:比如句号——这最不入你眼的标点符号,其实恰是一碧波深潭。善于观察善于挖掘的你.同样可以在其中发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