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3444篇
科学研究   66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64篇
综合类   224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73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试论高校贷款中的主体失范问题及解决之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银校合作"三大主体在高校贷款过程中的行为失范为研究视角,解释了我国内地高校贷款困境产生的根源:高校因教育市场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投资饥渴症";银行由于高校有"国家信用",敢于放贷;政府规制实效滞后、成本过高并产生寻租行为.应该"追根溯源",切实规范"银校合作"主体的行为,从而解决高校贷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2.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尤其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人文性、社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设计多种有效的活动才能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使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探讨,共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3.
陶青 《辽宁教育》2011,(10):13-13
教育目的是人自觉建立起来的理想的人之形象。然而,当前教育目的的笼统、片面,使得教师们无法建立起相应的、理想的受教育者表象,造成实践混乱不堪、各行其是。为此,教育目的应该弃抽象而求直观,整合统一的社会性、个体性于个性生成之中,从而构建起丰满的、清晰的个性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4.
格式合同的出现,对社会经济交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提高了订约效率、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使交易便捷化。但其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使相对方失去了选择合同条款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其提供者往往利用优势地位,于拟定格式条款时有利于自己,不利于相对人,损害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格式合同进行法律上的规制。  相似文献   
145.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融合了社会、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学以及哲学和伦理道德等多学科知识。使“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立足课程标准.采用丰富的、直观的、  相似文献   
146.
与其他一些新兴学科相比,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时间已不算短,可其发展速度和社会影响力却相对滞后,这与教育技术学研究相对缺乏社会性体现具有较大关系.本文试图从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与社会性的简述出发,简单谈谈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社会性要遵循的社会、人和教育发展原则与研究内容、方法、人员和成果的社会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7.
芦垚 《学习之友》2011,(11):24-24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冶学研究室主任王占阳认为,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必须寻求社会的肯定,如果被社会否定会痛苦。这代表对尊严与幸福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如果没有尊严,便很难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48.
一、运用电化教学,已是小学品生品社学科教学的必然趋势 小学品生品社学科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内容涉及广泛,将为小学中高年级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9.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