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19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要理解"大学最本质的任务不是创新,而是传承人类良知"一言之深刻内涵,须了解"职业技艺之学"与"神圣天职之教"的区分,前者是一个社会制造物质财富的凭借,一个人获得生活报酬的手段,只有工具的意义,没有绝对的意义;后者是让人完成人之为人的天职,彰显人的尊严与价值,固有绝对的价值。因此,任何人都必须接受"神圣天职之教"的熏染。"职业技艺之学"因与经验世界相关,故需要变化与创新;"神圣天职之教"则是开发人固有的善端,只有存养工夫的精进,无有义理的创新,故只需传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可说明,一个学者当为"神圣天职之教"尽责,更不能以学术自由之名义来反对"神圣天职之教"。  相似文献   
12.
当代博物馆兼具“文明殿堂”与“文化客厅”的双重属性,“类神圣”构成了博物馆旅游者的普遍体验,其背后的体验维度与生成机制仍待深入探讨。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对30位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11辅助进行三级编码,推导得出博物馆“类神圣”旅游体验模型:S=M*(lap+C+R+I)±A。现代性文化症候及其引发的生活关切贯穿旅游全程,景观、气氛、场所、文化、仪式及意识形态神圣构成旅游者在场的体验维度,文化商品随时空转换发挥着不在场的神圣唤醒功能,进而从理论层面回应博物馆“类神圣”旅游体验的生成逻辑。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博物馆旅游行为的异质性、当代性与社会性,为博物馆履行好凝聚国家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等使命拓展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是马克思早年的两部著作。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唯物史观,而在此之前的《手稿》则明显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特征,它们之间的美学思想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同时《手稿》中唯物观的雏形与《神圣家族》中科学的唯物史观又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神圣的誓言铭记在心,党旗下的承诺是心中的标杆。自从举起拳头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把责任和使命握在手中,把勤廉公正铭记在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明灯,八荣八耻是我们的座右铭,"十二·五"规划为我们铺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舞艺之灵韵     
丁蕊 《体育博览》2014,(9):96-97
舞蹈,对我来说是“神圣”的。每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心中都好像被什么东西揪住一样。每看到喜欢的舞蹈,身边的一切就都被我忘却了,眼睛随着舞者起伏翻转,心情随着舞者或喜或悲,就好像是我自己在那舞台上表达着发自心底的美。有时眼睛竟渐渐湿润了,是羡慕,是喜欢,是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神圣"思想是其诗化哲学进一步玄冥化的呈现,蕴涵着"神圣"、"神性"、"神"的三位一体的内在气脉,涵摄着"自然"与"真理"的交织融合."神圣"逃逸了形而上学之桎梏,启示形而上学域外的另一维"它者",其是对人类世界不可知的留白,同时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拨.关注"神圣",旨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里对人类世界说"不".  相似文献   
18.
安全又平稳的路,是人人都向往的,但是,安逸的日子过久了,难免无聊,于是人们又希望做些不同以往的事情,寻找新的乐趣。 我们的物理老师,他所出的月考考题,据说全源自于某本“神圣”的参考书。自从知道考题的出处后,同学们便纷纷到书店抢购,几乎人手一本,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需要,地方高校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