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正任火新著《汉字百味》(微阅读大系.任火作品)于2013年12月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大多解读汉字的文字不同,该书不落窠臼,独树一帜,从人生世相的角度,以艺术的笔调对汉字进行了解读,挖掘了汉字的文化内涵,展示了汉字的哲学境界。该书立意高远、写法独特,将人世沧桑、生命体验熔铸于汉字,赋予汉字  相似文献   
32.
<正>当今社会,浮躁横世,新诗因远离诗性而被读者日渐弃离,旧体诗却以其独特的魅力,仍然拥有着众多的创作群体,它在文坛边缘生长,却依赖了远离焦点的寂寞,承载了更多的真性情。经历过唐风宋韵熏陶的赵延彤先生,不仅继承了千年诗国的诗骚传统,更拥有一种沉潜的人生态度,作品《须臾集》可谓情感抒怀与禅意氤氲相兼备,诗集中不仅有至真性情的泼墨挥洒,更有经历风雨之后对人生的参悟心得。  相似文献   
33.
加里·斯奈德自幼便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终生身体力行,笃信禅宗。他不仅是一位现代化的隐逸诗人,而且吸收和借鉴中国禅宗思想,内化成其自身的禅宗观,并以此来观照人生、社会和世界。禅宗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他翻译和创作之源。本文从禅本义的角度探讨了斯奈德的寒山译诗及其诗歌创作的诗禅意趣。  相似文献   
34.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中国哲学史老师正在讲台上安然白若地讲着庄子的《逍遥游》:初次见到这位给我们上培训课的老师,自然想起鲁迅笔下那个因衣冠不整而存火车上被警察疑为扒手的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35.
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金庸为“西毒”欧阳锋安排了一个可悲的结局。一代武学大师欧阳锋虽然得了个“武功天下第一”的空名,却因困惑于自我认识(“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怎么了?”),最终与自己的影子决斗、赛跑,以致疯疯癫癫,疯魔而去。其实,关于“我是谁”的追问与反思,是古往今来的大问题与大话题。中国古代的佛教禅宗、说部文献,20世纪的西方哲学、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等,都曾经探索、思考过这一问题。金庸巧妙地化用了古今、中西的经典与思想,第一次将其写入武侠小说,这是金庸的独创与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36.
席慕蓉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色:感悟人生、感悟爱情、感悟生命。正是这“感悟”二字,使我们可以从她的作品中体味到浓浓的禅的意味。  相似文献   
37.
王维山水田园诗当中的禅意很丰富、很优美。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表现在王维身上的思想复杂性还不仅可从诗歌创作中看出来,我们还可以从他的生活态度中考察得到。分析王维还要同他所处的社会信仰、家庭信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8.
从同化到抽离——论中国佛教美术美学特征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好 《今日科苑》2007,(24):204
佛教艺术自魏晋传入中国后经历着极大的变化。从时间、功能、审美三个角度关照这一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美学经历着一个由美学理想的同化到美学意味的抽离过程。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9.
黄庭坚一生嗜茶,留下百余首咏茶诗词。他生于茶乡,结交茶友,游走于茶寺,遍访天下名茶,其茶诗也充溢着茶的香气与诗的美感。黄庭坚咏茶诗词不仅描写了种类繁多的茶叶,精细的采制过程及清静的品茶环境等,还提炼了茶的内在品质。茶象征着君子之德,淡泊之志,而茶的这一品质与寺院佛法精神的融合,深化了茶禅一味的主旨。黄庭坚作为北宋文人的典型代表,其咏茶诗词是当时文士生活状态、理想人格及精神世界的投射,亦是北宋茶文化及社会风貌的缩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0.
禅意诗体现了古代文人虚静守一的生活方式,是诗人从自心反省和力行实践中体验到的一种妙境。诗人从花和月——禅意诗中的典型意泉中获得一种直感、直知,从而明心见性,回归真我,追幕玄远空更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