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探讨了当代意象油画中禅意的获得途径,包括三个方面,即“随缘”、“自由”--禅的智慧;“果敢、一以贯之”--禅的精髓;“变化”、“突破”--禅的气象。  相似文献   
52.
大诗人王维诗风和孟浩然接近,二人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而王维因为家学的原因,加上个人对于佛教的皈依,使得他的山水诗自有一种禅意在里面,诗与禅相通,这成为其山水诗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53.
我很喜欢听台湾歌手的歌,因为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轻轻的禅意流淌其中,总能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这种感觉我依稀是从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蔡琴的《读你》和苏芮的《牵手》中捕捉到的。我更喜爱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章,无论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还是《温一壶月光下的酒》《心的菩提》都能让人从有温度的文字中,体味到作者如佛般的安详,享受到如月光般的宁静,随之进入禅的境界。  相似文献   
54.
中国题材"寒山拾得"在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大放异彩。以森欧外为首的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运用此题材创作了作品《寒山拾得》,用寒山、拾得两个形象表达对中国禅宗、道教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55.
王维作为最早以佛理禅趣入诗的诗人,代表了唐宋以来诗画风格及表现方式的发展方向。他的山水田园诗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为一种闲淡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  相似文献   
56.
本文尝试从士大夫思想模式角度,从儒、道、释三个侧面,对泰山诗作出归纳、疏理和解读。儒意诗每借泰山喻扬社会伦理或人生哲理;道意诗着意于借景抒情,重在高扬主体人格和豪情;禅意诗则以“平常心”静观万物,似有所悟,若即若离,玄然意远。三类诗各具千秋,各有不足。其利弊得失,足资当今诗人和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57.
禅意诗体现了古代文人虚静守一的生活方式,是诗人从自心反省和力行实践中体验到的一种妙境。诗人从花和月——禅意诗中的典型意泉中获得一种直感、直知,从而明心见性,回归真我,追幕玄远空更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8.
苏轼的山水诗<百步洪二首>其一,既摹写山水飞动之趣,又寓奥妙的禅意哲理于其中,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沉的人生感喟相融合,典型地体现了创作主体在山水审美的同时又实现了对山水自然的升华和超越.苏轼在自然山水的审美愉悦中提升自我,在人生实践中发展自我,从而使诗人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实现主体的复返和回归.  相似文献   
59.
王昌龄有相当数量的诗歌在意境的营造上受禅宗思维方式的影响,表现了佛理禅意。内容上体现与禅师僧友的密切交游,表达对方外生活的艳羡向往,阐发对佛道禅理的深切感悟;艺术上在禅语和诗性的结合中表现与大自然最深沉的和谐契合,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纯然呈现,表现独具魅力的佛道禅理,借对世事无常、情感幻灭的体证,直接抒情感物、了悟佛性。同时,诗人借以释解其心灵的孤独、郁闷和悲苦。因此,王昌龄“确实是达到了禅境的诗人”。  相似文献   
60.
在唐代,驴作为特殊的意象,频繁地进入文人诗歌创作中,并逐渐具有了特定的文学和文化内涵,成为诗人(包括贫士、隐士)特定的坐骑,甚至在某些诗僧的诗歌中还带上了禅意。唐代诗歌中的驴意象对后代诗人,尤其是宋代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