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10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印开蒲 《金秋科苑》2011,(16):138-143
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天书 正如我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所说:"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天书。"几十年的川藏线考察,让我在这里学到了够我终生享用的丰富知识。川藏线穿越著名的横断山地区,在这里,你可以发现世界上多种不同植物区系交汇的现象,研究青藏高原的学者认为,横断山就像一把钥匙,让你去打开青藏高原那座神奇的宝库;你可以去研究植物群落在山地分布的规律性,去体验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感受。  相似文献   
82.
83.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长江上游是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大小滑坡15万多处。泥石流沟道1万余条。水土流失及其极端表现形式——滑坡、泥石流频繁,常酿成重大灾害,严重影响着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4年3月,宜昌市自立路小学的师生对滑坡后的秭归县沙镇溪千将坪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研究周边地区多次发生滑坡的原因,提出减灾、治理滑坡的新方案。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4.
《中国科技奖励》2005,(1):18-22
背负艰巨的任务,启航 2004年末、2005年初,中国人将第五次向南极最高点——南极冰盖发起冲击!为此,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比往常提前了一个月出发。2004年10月25日,在热闹的锣鼓声和人们的祝福声中,科考队员乘坐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启航奔赴南极。  相似文献   
85.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2007年12月5日14时20分到达南纬60度,顺利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2007年12月9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南极浮  相似文献   
86.
南极第一城     
南极科学考察站(亦称科学考察基地),是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与确保考察人员工作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目前,《南极条约》的45个成员国在南极建有100多个科学考察站,按其性质、功能、规模和站上的设施等来划分,这些科考站分为夏季考察站(仅在南极的夏季一即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2月有科考人员的站)和常年考察站一又称为越冬考察站(一年四季中都有科考人员的站)。  相似文献   
87.
李婵 《今日科苑》2005,(5):26-26
无论是奇特的自然风景,还是神秘的极地动物,两极给过人们无数的猜测和想象。“科技论坛”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我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位梦华的精彩讲述,将我们带入了神奇的南北极。这里的一切,无一不透露着科考的艰辛……  相似文献   
88.
谭征 《百科知识》2007,(1X):22-24
20世纪60~70年代是海洋地理大发现的年代,以赫斯的“海底扩张理论”和勒皮雄的“板块构造理论”为代表,崭新的地球观由此形成。然而,在这轰轰烈烈的海洋地理大发现中,却看不到中国学者的身影。1980年之后,中国的远洋科学考察团才开始出现在世界大洋上,其中最“抢眼”的要属“大洋一号”远洋调查船了。2006年1月22日,“大洋一号”结束了为期297天,行程44230海里,横跨三大洋的环球航行。而2007年伊始,它又将开始新的旅程。让我们走近“大洋一号”,沿着这艘远洋科学考察船曾经走过的航迹,寻找深海探宝的秘密。  相似文献   
89.
1 普若岗日冰原科学考察的意义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区。研究证实[1— 5] ,全球的平均气候变化信号在青藏高原会被强烈地放大。因此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幅度远大于其周围地区。这样 ,无论气候变冷还是变暖 ,在青藏高原都会比其它地区表现得更加强烈。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周围及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从而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影响 ,则更是全球地球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重大科学研究课题之一。中国对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季风演化的研究 ,在老一辈科学家诸如孙鸿烈、刘东生…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