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20年的上海滩 1918年,三鑫公司在上海滩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上的惟祥里挂牌成立,51岁的黄金荣是这个公司的核心。从1892年开始,他在法租界已经混了20多年。从余姚到上海当学徒,法国人以华治华时,他进了法租界的巡捕房,开始他警匪合一的生涯。这个黑白通吃的包打听,已经在警察局以外的天地里,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帮会集团,这位青帮帮主光门徒就收了1000多。  相似文献   
62.
二十世纪最了不起的工人运动发生在1925年的上海,爆发于繁盛一时的租界,那就是著名的五卅运动。  相似文献   
63.
黄鸿森 《传媒》2003,(4):39-39
《万象》月刊2002年第4期刊出《“一生真伪有谁知”——读曹汝霖回忆录》一文说: (1)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德国租界的青岛,日本总理大臣大隈重信令驻华日使日置益(两人对华均有野心)向袁世凯面交觉书时,曹亦在场。(第132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湛江市”条说:  相似文献   
64.
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言论出版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报案”发生的背景、过程、审判沿用法律等角度出发描述了“苏报案”中显示出的中西方对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不同,并揭示了上海租界具有更多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因及其有限性,最后指出租界的特殊环境对中国革命报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完全依赖则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65.
高信 《出版史料》2007,(4):68-70
黄文农书衣发微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纱第七厂日籍职员枪杀了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名,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市民的愤怒。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进入租界演讲,声援工人斗争,号召收回租界,散发“打倒帝国主义”的传单,近百名学生被英警逮捕,拘于南京路老闸捕房。当天下午,上海各界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巡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被英警开枪打死打伤十余人,  相似文献   
66.
赵蘅 《中国档案》2006,(3):63-63
在日本兵闯入天津租界前,外婆和姨妈随七叔公的中国银行一行,悄然离开了天津。我的舅舅从牛津大学毕业,携他的英国未婚妻戴乃迭回国,本来打算去延安,但地下党徐冰叫他们去后方工作,他预测建立新中国的时候已经不远了。他们也来到了重庆。  相似文献   
67.
鸦片战争以后逐渐形成的租界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际得以恶性地发展和广泛地推广。清政府在爱国官绅的呼号推动下 ,于甲午之后采取了在约开商埠以通商场抵制外人开辟租界的措施 ,并与日本就开辟苏州、杭州租界问题进行了正面的交锋。嗣后 ,为了“隐杜”列强增辟租界及其对我国“形势扼要之区”的“觊觎” ,清政府自主开放了十数个通商口岸 ,设立了一批供中外商贾居留贸易的通商场 ,试图利用通商口岸各国杂居的形势“互相牵制” ,达到“不以兵力相守” ,而收“商务保守”之效的目的。清政府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强开辟租界的势头。鼓浪屿和秦皇岛亦是这一时期清政府自主开放的商埠 ,但却变成了公共租界或准租界地区 ,从而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68.
<正>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开通,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这条由英商经营的1路有轨电车,线路长6.04公里,自静安寺至外滩。彼时,马车、自行车、黄包车以及有轨电车,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共同组成了上海的公共交通。马蹄声、自行车铃声、黄包车夫的吆喝声、电车的铛铛声交相辉映,拉开了城市交通革命的序曲。  相似文献   
69.
正抚松县档案馆馆藏A1-1-7号档案记载:1927年9月19日,"天津奉系密探报称,冯玉祥在天津日法租界分设机关,派便衣密探约1240余名,携有暗记之普通大铜元为联络标记,化装车夫或小营业等分往直鲁各重要地点侦探,并有补入警察及我军兵额者甚多……请各地对招补警察、新兵详细搜查,严密防范。"1927年11月,公府军事部办公处电报:"近日直南豫边一带百姓结帮赴关外者络绎于道,屡经盘查,均以年荒出关谋生为词,观其形色皆系壮年且衣服不甚褴褛,深恐有敌军便衣队潜入东省结匪破坏大局。如有些类人民过境,务须加意盘诘,以防隐患。"1927年11月19日,奉天省长公署训令:"据密探报告,有冯某在北京德国公使  相似文献   
70.
西餐之于上海,是西方饮食文化进入的开始,也是本土文化惊奇而趋新地接纳外来文化的成功案例.开埠后的上海,于1882年由中国人开创了第一家西菜馆,叫做海天春番菜馆.但《新民晚报》有一次在海上珍档专版中以西餐为题展开回忆,作者薛理勇考证上海第一家西餐馆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