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12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秦朝不是因为所谓的"暴政"而灭亡,秦亡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未明定继承人所引发的恶性政变导致上层权力结构的改变;二是战国时期未泯灭的大争传统致使秦始皇死后整个社会迅速全面动荡而导致秦帝国溃亡。  相似文献   
22.
由于司马迁在不同地方谈到《吕氏春秋》时,对其成书年代的说法不尽一致,再加上后世一些学者对《吕氏春秋·序意》篇“维秦八年”一语的过分解读,遂致在此书成书年代问题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诸说之分歧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吕氏春秋》成书于哪一年,二是《吕氏春秋》是否一次成书。而就目前的资料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来看,在此问题上最可靠的答案是:《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相国期间组织宾客一次编撰完成,书成于秦王政八年。学者们在此问题上的意见和分歧,反映了在考证古书成书年代时,内考证与外考证既可能交相为用,也可能相互干扰,导致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23.
谭曲波 《教师》2010,(16):124-124
变法前的秦国历经了连年的战乱,贫穷破败,民不聊生,而其他列国却虎视眈眈,意图吞并这个岌岌可危的国家。这时商鞅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并最终变法成功,使秦国走向富强,为秦国日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正比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相似文献   
25.
叶冲 《新闻记者》2007,(6):80-80
重庆市彭水县教委的秦中飞,因为创作一条讽喻时事的短信,遭遇到一场无妄之灾——他被彭水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送进看守所关押了一个月,媒体谓之“彭水诗案”。  相似文献   
26.
1 秦翰才.秦翰才(1895-1968),上海陈行乡人,幼时先后就读于三林学校、江苏省立松江第三中学.毕业后,任江苏教育会文书,1917年转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务科任秘书、通讯股主任.  相似文献   
27.
张小平 《今传媒》2005,(4):53-53
展读朱剑先生的摄影专集《老陕怪俗》一书(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精美画面中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折射出独具艺术魅力的文化底蕴。三秦民众几十代、几百代人的生活形态、群体方式、人文积淀以及他们的生命历程都活生生地浓缩在一册图集中。透过这一册摄影集,我们读出了陕人的  相似文献   
28.
秦历史环境变迁与关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秦由部落生活、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变迁及其在关中的民族分布状况,从而探析秦关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结果表明:秦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曲折发展及社会形态的演变,以关中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建都570余年,最终统一全国,实现民族大融合,关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随着秦的历史环境变迁而变化.  相似文献   
29.
"给"是汉语发展史上极其活跃的一个词,在词义上兼有很多独特的用法。由于学者对其产生和发展存有异议,至今尚无通识。通过考察众多出土文献中的"给"字出现的语义环境及义项,基于《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其作为名量词"根、条"的用法,分析了"给"字本义为"布匹"的可能性,并结合布匹曾充当过货币的史实以及后世对"给"字语义的解读,阐述了"给"字语义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30.
秦更年过录本何校《苏学士文集》传自钱泰吉转录之元本,又以唐仁寿过录钱本、《四部丛刊》本所附何校对勘;其中内容确有胜出诸本之处,于苏舜钦诗文的研究大有裨益,是一个传录何校的珍本.钱泰吉、秦更年二人的校语不仅可以补正何校之不足,其传录何校之精审,诸题识、跋语所展现出的人文精神和文献价值都足以为学林增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