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13291篇
科学研究   68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39篇
综合类   471篇
文化理论   50篇
信息传播   101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642篇
  2014年   1258篇
  2013年   1244篇
  2012年   1239篇
  2011年   1313篇
  2010年   1123篇
  2009年   973篇
  2008年   1190篇
  2007年   891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语言的修辞     
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反映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而修辞,则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一般而言,不符合结构规律、亦即不合语法的话语会影响到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的正常进行,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另一方面,符合语法的语句,未必能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譬如:“这人很爱说话,说个不停”,这句话在语法上毫无问题,却平淡无味。但如果说“这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因为使用了比喻、描摹的修辞手段,效果就好得多,这就是修辞的作用。也就说、语法解决  相似文献   
32.
蒋华  王梅 《语文知识》2006,(1):18-19
一、汽车车尾警示语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一)汽车车尾警示语产生的原因 1.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汽车车尾警示语最为常见。这与大城市经济的发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拥有私家车已不再是梦想,因此才有了汽车车尾警示语多样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33.
34.
本文对修辞的源流及其变化作了详尽的论述,并认为修辞这个词用法比较灵活,它的含义往往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具有多义性。从词性上讲,它可作动词用,也可作名词用。从含义上来讲,它有时指修辞活动,有时指修辞规律,有时指修辞现象,有时指修辞科学,有时指修辞方式。从修辞研究的对象来讲,修辞是篇、章、句、词的系统,修辞并不是“修词”,而是“修文”;当然它也包括修词、修句、修段。修文包括言语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非言语因素,如语境、语体、风格等。  相似文献   
35.
文章围绕着修辞和语言哲学,就修辞和修辞学的归属,修辞的定义,修辞是否贯彻语言生成的始终,语言里是否存在修辞的零形态,以及“修辞用多了成为语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澄清一些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36.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一篇,不仅在国内蜚声文坛,在世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阿Q正传》中,鲁迅独具匠心,采用了反讽与幽默相结合的诙谐手法,取得了板起面孔指责、说教所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7.
《古诗十九首》自东汉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诗论家的高度评价。其高超的艺术造诣,成为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并对后世中国诗歌的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其艺术成就,从诗歌的表现方法、艺术构想思、语言以及修辞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8.
本文提出了双关语的两种不同使用方法,意在强调,我们不仅要理解双关的内在含义,还要学会领悟其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Lackoff&Johnson的隐喻认知理论为理据,尝试分析隐喻的修辞意识及其认知机理。文章以实例证明隐喻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的隐喻思维无处不在,而跨域映合正是隐喻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40.
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维集中,加快学生的思维速度,独立思考,分析对比,提高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