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2495篇
科学研究   141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149篇
文化理论   63篇
信息传播   304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会按照教案中的教学设计进行,但是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突发事件,特别是那些既喧宾夺主又冲淡主题、既无法躲避又合情合理的突发事件.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吧,原来的教学计划就会受到影响;不处理吧,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我认为,既然问题合情合理,教师就应该适时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运用好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同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节外生枝”一例的处理,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98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的基础理论性问题研究在我国尚处在于空白。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特征,全面的明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的含义,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决策有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983.
984.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使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还常常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尤其在新媒体时代,怎样把控校园突发事件的预警信号、制定应对与处理政策以及引导舆论导向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议题。为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突发事件处理中新媒体的积极因素,尽可能转化和消除消极因素,建立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进而妥善处理学生问题,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朝着科学信息化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985.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情境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各种偶发事件,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教育应变机智,及时妥善地对课内外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教育机智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组合,是深刻的师爱、对学生的仔细了解、丰富的知识经验、风趣幽默的性格品质的有  相似文献   
986.
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相结合,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相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是无法绝对预设的,只能是弹性的。目标的"弹性"设计是学生主体观牢固树立的必然要求和自然体现,能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开辟新的天地,孕育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87.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蝴蝶效应",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高校在研究并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蝴蝶效应"的产生要素、机制等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监测、预警、应对、修复等对策机制,能有效降低或规避"蝴蝶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988.
杨阳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98-10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包含众多主体,各网络舆情主体的共同作用导致网络舆情复杂多变,网媒和政府作为舆情演化的主要干预力量,其干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舆情演变方向。围绕网民、网媒和政府关系问题,分析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网媒和政府对舆情的干预机制,并通过微分方程构建网媒和政府干预下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模拟仿真不同干预情景、干预节点以及干预强度对网络舆情演化路径变化的影响,为政府治理舆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89.
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重新思考“意在笔先”和“趣在法外”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创作实践和审美活动不无裨益。它要求我们在创作实践和审美过程中既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增强艺术感受的能力,更多更有效地参与艺术实践,不断钻研创作技巧,更细致地观察和体验外在于主体的自然和社会生活,在创作一幅特定的艺术作品之前一定要有特定构想,做到“意在笔先”,有的放矢,在创作过程中将“心中之竹”通过手中的笔、墨、技巧化为“手中之竹”,心手相应;同时,又要不局限于这一创作构想,在创作和审美过程中不断发展、超越作者的创作初衷,有时可以有意识地根据艺术创作的材质加以利用,甚至将创作时间和环境、展览时间和环境,与观众的互动等因素考虑进去,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创作和审美过程中的“偶发性”因素,有利于扩大我们的视界,使艺术自由化、民主化,达到“趣在法外”的化境。  相似文献   
990.
侯忠彦 《山东教育》2004,(19):29-29
下午第二节语文课上,我正在板书,突然身后传来轻轻的一声“哇噻”,我扭头一看,坐在窗边的徐力正入神地望着窗外,看来声音就是从他的嘴里发出的。我不经意地往窗外一看,心中一惊,刚刚还艳阳高照的天竟然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又大又密,说实在话,这样的雪,我以前确实没见过。看到其他学生也都向窗外望去,我干脆对同学们说:“看就看个够吧。”学生愣了一下后,都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