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6391篇
科学研究   446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187篇
综合类   379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112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668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孙婧 《新闻界》2022,(12):75-90
本文对“媒介化”研究的基本共识——媒介的“去本质化”进行探讨,并以此为起点,对三种研究视角的分野——制度主义视角、社会建构视角、技术/物质视角进行梳理与分析。三者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对“媒介是什么”的不同解答。制度主义视角下,媒介被视为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制度,媒介化即媒介制度性地“他律”着其他社会机构或系统的过程;社会建构视角下,媒介是一种能够改变交流模式的情境,媒介化即人类通过媒介嵌入日常生活世界与建构现实的过程;在技术/物质视角下,媒介是一种基础设施,媒介化可以被视为一场运动,通过这场运动,媒介技术及相关技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实践与空间都变成要在物理/物质层面去适应媒介的存在。本文认为,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化研究可遵循两条主要路径:一是围绕三种视角的交叉融合本土化研究;二是围绕媒介化的研究困境与学术启发进行辩证性的考察,以期寻找我国传播学研究的主体性,积极回应传播学中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52.
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家族主义、移植模仿性对近代日本天皇制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族主义构成了近代天皇制的核,而移植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则构成近代天皇制的壳,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构造了近代日本的天皇制.  相似文献   
53.
当恐怖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正在危及人类共同发展的未来时,中国向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智慧。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该理念不仅为传播学科带来了研究的新思潮,更被认为是转变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国家形象,甚至重建全球传播秩序和全球认同的新的契机。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理念下共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对话的新世界尤为重要,而其路径与方法这是新闻传播学科未来的方向与担当。  相似文献   
54.
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天津方面迟至爆炸发生17小时后,才推出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且发布人员均非"主要领导"。留白的舆论空间瞬间引发自媒体的作为,传言、流言,甚或谣言,跻身于逼仄的公开信息当中。便捷发布、及时快速、突破管控、多点跟进,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在彰显个性特征的同时,  相似文献   
55.
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的兴起引发门户网站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移动化革命,形成体育传播新景观。但是,场景依赖滋生物质主义泛滥,引起的"茧房传播"弱化了真实社会交往",低头族""容器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6.
前些天,一个记者给我微信发了一段话,大意是:曾有三个小孩看见圣者和两个弟子外出,一个小孩发愿成为圣者,而另外两个发愿成为圣者的弟子,后来发愿成圣者的成了圣者,而其他两人成了圣者的弟子。随后,他又发过来一个疑问:这故事会不会太功利了?真有这种事吗?自从有了微信,朋友圈里与宗教有关的心灵鸡汤一直很多,并不好区别孰真孰假。由上面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刚做调查记者时曾与其他记者讨论过的问题:要不要主题先行?  相似文献   
57.
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世纪末”学大潮中涌现的三支学流派,它们在产生,发展中相互影响,象征主义是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产生的源头,兼具唯美与颓废二种美学特征,颓废主义是唯美主义发展成熟的酵母,颓废主义自身也在唯美主义学中得到发展,三的概念与内涵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58.
1923年2月,周恩来以"飞飞"的笔名,在中共旅欧支部创办的刊物《少年》发表了《评胡适的"努力"》一文,批评热衷于政治改良的胡适所鼓吹的"好政府主义"。周恩来在文中以"革命救国"论批评胡适对军阀统治的"迷信",抨击胡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的幻想。其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过,胡适已经和周恩来等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上、思想上分道扬镳。从周恩来这则评论看出,五四新文化思潮发生的这种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从中分化出的革命救国论者与社会改良论者在政见上既"异中有同",又"同中有异",而最终则他们之"异"大于他们之"同"。  相似文献   
59.
不动产物权登记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变动在不同立法体制下表现出差异。我国的法律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对不动立登记效力作出统一的规定,以便更好地维护产权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60.
以"生利"为出发点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利”主义理论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师教育理论,它对开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教师的现状与问题,依据“生利”原理提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及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等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