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7152篇
科学研究   356篇
各国文化   57篇
体育   191篇
综合类   197篇
文化理论   64篇
信息传播   1085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485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567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并以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为例,从符形、符音,到符意、符释,再到符气、符味,最后到其符号的符号--汉字,具体地加以分析评论,指出唐诗独特的魅力在于其语言、文字的象形符号美.  相似文献   
112.
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校合作”区别于传统的家校联系 ,是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 ,也是一种崭新的行为模式。现时代 ,探索家校合作已显现其独特的价值用现实的可能性。实施家校合作 ,须更新观念 ,探究方式 ,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3.
凡人遇仙在仙话小说中有平地遇仙、山林遇仙、洞穴遇仙、水上遇仙等几种类型,家内遇仙是平地遇仙的主干。家内遇仙小说的鼎盛期在唐、五代十国时期.唐代的家内遇仙表现为小说主角的无意遇仙.唐代女性和男性的家内遇仙都自成特色。五代时期.小说主角必须焚香诵经、辟谷修道才能遇仙.改“无意造”为“有意求”.突出宣扬了修道升仙的神仙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114.
茅盾的《虹》和巴金的《家》所写内容相似,《家》的细节描写婉曲、细致、丰富多彩,而《虹》在此方面却要逊色,这影响了《虹》的艺术价值和感召力。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作家对描写生活的熟悉程度、感悟深浅有异,说明作家的世界观、生活体验对创作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5.
当代新易家的理论建构为 :中华文化的主干既不是儒家 ,也不是道家 ,而是通贯儒道二家的“易道”。易符、易图、象数是“易道”的载体和表达形式。易学与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消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 ,消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互补、中西文化的融合是当代新易家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胡裕 《文教资料》2011,(33):25-27
符号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渐渐渗透到文化、艺术、美学等诸多相关领域.本文试图把符号学的方法论意义引入文学领域.着重探讨符号学在具体诗文本分析中的角色,基于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言语行为理论.即文学符号的所指,以及符号的类型观点,来分析独具特色的具体诗。  相似文献   
119.
《家教世界》2011,(1):14-15
兔斯基是谁?你大概不知道,但是你如果看到那只长着一条线的眯缝眼、没鼻子、没嘴巴、细胳膊细腿大头的小兔子,一定会恍然大悟:这不是经常出现在QQ、MSN里的那只兔子吗?  相似文献   
120.
教材简析: 《家》是苏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受学生的喜爱。通过浅显的事物入手,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深一步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