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8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叙述好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由谁来叙述,怎样叙述大有讲究。它决定了作者在作品里应该讲哪些事,不应该讲哪些事,哪些事应该让读者知道,哪些事不应该让读者知道,而必须让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还决定叙述人是什么身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故事,以及应该用怎样的口吻、什么样的方式讲述这些故事。  相似文献   
92.
我有幸参加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工作。我想谈谈在培训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讲别人少一点,讲自己多一点 众所周知,讲别人的事用第三人称,讲自己的事用第一人称,这样可信度高。为此,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多讲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3.
运用第二人称来写的文章并不多见,和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述的作品相比,数量上明显不占优势。也许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很多有关写作的理论书籍对于第二人称的叙述方法大都采取进而不谈的态度,即便偶有涉及也仅限于轻描淡写式的一笔带过。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虽然我们不能说“存在即合理”,但我们也绝不能对用“你”、“您”、“你们”等第二人称叙述的文章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相反,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存在并加以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94.
作为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中、短篇小说用其尽善尽美的语言文字对真实的人类生活进行阐释.文章对波特的短篇小说<绳子>从修辞手法,令人回味的寓意和开放式结尾来浅析她的语言和艺术形式,从而得到小说所揭示的生活含义.  相似文献   
95.
1.故事类记叙文的概要写作。我们应首先找出这篇材料中故事的主角,然后找出该主角做了什么事情,再弄清结果如何或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在写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字数限制为大约30个词,我们不必使用The story tells us或者The author/The passage showsus that等开头套语。(2)时态应与原文时态一致。(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来表述。  相似文献   
96.
小说《哈利·波特》所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内聚焦型视角,具体说,是固定型第三人称内聚焦视角。这种叙事视角要求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故事,但采用的却是故事中的某一个人物的视角,并将这一特定的视野范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因  相似文献   
97.
肖阳 《考试周刊》2011,(92):24-25
「彼」和"他"作为日语和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代表,看似只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但由于日汉语言的发展历史、语法体系和语言习惯的关系,两者并不是一味相同,相同之外依然存有差异。本文以「彼」和"他"为主要研究对象,由用法的解析开始,主要从语法、语言习惯上归纳两者使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对日语学习和日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8.
俄语无人称句指没有主语,也不可能有主语的句子。它主要表示自然现象,周围环境,心理状态,生理感受,以及行为的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或对事物的否定意义。俄语无人称句中,行为或状态的主体一般用名词或代词第三格表示,谓语的时间用动词过去时中性,现在时用单数第三人称表示。  相似文献   
99.
be动词有三种形式:am,is,are。be动词的形式要根据句子主语的人称和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列例句,然后将结论部分补充完整。例如:1.I am a student.我是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00.
现代汉语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在文言中,确切的说在齐梁而后始有第三人称代词之用。通常认为古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为"彼""其""之""伊""渠"等。然而这些人称代词都是不断的发展完善起来的,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所使用的第三人称代词及其用法也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汉魏、隋唐、宋元、明清、新文化运动这五个时期的人称代词在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来论述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