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是客观事物与新闻报告人主观认识的统一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客观事物是新闻的本源。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新闻,即要反映快,又要报的真,而在事件的发生和形成报道之间首先就存在着时间差。即使新闻报道人是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又是个独具慧眼,倚马可待的写作快手,要达到新闻最起码要求的真实。这"快"与"真"的矛盾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徐坤的小说始终关注的是女性作为“第二性”在男权社会的遭际和抗争。无论是书写精英知识分子女性的《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还是关注底层草根女性的《野草根》,作家透过对爱情婚姻的审视,描摹了女性在传统性别秩序中的挣扎、无奈与绝望,在深层的心理与伦理结构中,反思男女两性整体在社会上的位置与关系。  相似文献   
13.
波伏娃的代表作《第二性》对女权理论的贡献,是用存在主义来解释女性的文化身份和政治地位。波伏娃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的当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的局限性,即在关注对象的身份、超越方式和理论的形而上方面都存留质疑;另一方面,理论的积极意义,反思了我国的女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阶级解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解放即文化解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放置在人的感情、精神、心理、理性等等之上,相应的,我们的文学也就总是从表现感情、精神、心理、信念、理想等等出发展开情节或是抒发情怀,20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中则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那就是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基础不是以上所有这些精神心理情绪性的东西,以上所有这一切都是第二性的,第一性的最根本的东西是我们的身体本身。  相似文献   
15.
张玲 《华章》2013,(19)
《珍珠夫人》是菊池宽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秉持自己一直以来“人生至上”的创作理念,在作品塑造了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第二性的“女性气质”,有力的抨击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的压迫,呈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法律责任是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考察某一具体的法律责任的性质必须从其违反的第一性义务规范着手.经济法律责任不同于经济法上的责任,它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不包括规定在经济法中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而仅指受控主体因违反经济法义务而被国家经济管理主体课以的第二性义务.认清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有利于更好的发挥经济法律责任的功能,确保经济法规范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女性艺术家,是女性艺术表达的思想与主流互动指标之一,往往表现当代艺坛看待女性艺术的阶段性观点,包括双年展中以突出女性艺术家作为一种性别强调的宣言或宣传。今年双年展中紧靠一起的英国、德国、法国的国家馆,各自推出一位女性艺术家,显示当下艺坛对女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的重视。英国、德国、法国的3位具代表性的女艺术家以3种角度看世界,  相似文献   
18.
张毅静 《快乐阅读》2014,(12):63-63
<正>据说,波伏娃在19岁时就已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了:"我决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多年之后,回想起说这话时那种决绝的表情,她一定会笑起来,不由自主地喟叹:太年轻了!1929年,21岁的波伏娃与萨特结合。后来,她才知道,他们是不可能结婚的,他讨厌任何形式的束缚。果然,不过两年的时间,萨特就离开了波伏娃到勒哈佛尔任教。文人的燃点本来就低,更何况他是个一天都不能闲着的男人。于是,他飞快  相似文献   
19.
刘文谨 《新闻窗》2007,(2):112-113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这一定义明确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坚持  相似文献   
20.
正据说,波伏娃在19岁时就已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了:"我决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多年之后,回想起说这话时那种决绝的表情,她一定会笑起来,不由自主地喟叹:太年轻了!1929年,21岁的波伏娃与萨特结合。后来,她才知道,他们是不可能结婚的,他讨厌任何形式的束缚。果然,不过两年的时间,萨特就离开了波伏娃到勒哈佛尔任教。文人的燃点本来就低,更何况他是个一天都不能闲着的男人。于是,他飞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