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孙子兵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对祖国优秀兵学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应用.毛泽东与郭化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研究,继承了"克敌制胜"的军事思想,同时对其中不合时宜的糟粕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他们所做的研究工作,既是对传统兵学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创造转化,也是对毛泽东军事与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提高全国抗日军民的作战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军事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孝与社会主义新孝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其功能和作用均有二重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孝这一道德遗产,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从中继承其养老、敬老的合理成分,构建社会主义新孝道,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周俊峰 《现代教学》2002,(11):36-37
作为上海三大BBS之一的上海师范大学“学思湖畔”BBS,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年的历程。在这二年中,学校以学生自主开发、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为特色,首创了全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校园网的先例,并在探索和实践过  相似文献   
14.
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然无比重要,可文化是个大海,弘扬传统文化首先抓什么?最重要的,是先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社会道德严重滑坡。而伦理道德是中华文化最精粹的部分。我们所建构弘扬的伦理道德不能离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只在屋子里造出来,那是人造花,根本活不了;也不能从国外把花掐下来,插到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它只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萌生。有钱只是富,有文化才高贵当前,为什么"文化"热起来,首先是人民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一、国学的渗透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想让国学的奇葩绽放,就要让国学的缕缕芬芳弥漫课堂;要想让学生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国学根基,就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方法多种多样:如:打造"书香班级",讲究班级的布置:可以挂一些国学大师的肖像,张贴一些经典名句等等;开展各种活动,用国学吸引学生:进行赛诗会、国学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书法展……二、加强师资建设,重视言传身教要想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课堂,必须有一支酷爱国学、饱读诗书、文化底蕴极深的教师队  相似文献   
16.
正客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朗朗上口的客家民谣、简易有趣的客家游戏、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奇特绝顶的客家地貌是客家文化的宝库。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加强幼儿园游戏改革的探究,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内容,对促进幼儿教育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我们挖掘了客家文化中的民间体育游戏,开展了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尝试。本文就如何挖掘客家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略陈浅见。一、广收集,重整编  相似文献   
17.
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的变革时期,如何使传统文化适应并服务于当今发展形势,是理论界着重研究的一大课题。反思传统文化,剖析应扬弃的层面,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深刻地认识民族自身和当前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肖幼林 《时代教育》2009,(8):6-6,12
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优秀的、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道德标准,扬弃腐败没落的糟粕部分;吸取西方文明中先进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道德,摈弃其中与我国国情相抵触,不利于我国青年成长的反动倒退的部分,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上下一心齐抓共管,搞好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相似文献   
19.
20.
我们教评论课的教师,在讲到论证的时候,常常面对同学的一种怀疑:那些形式逻辑方法和规则,对于真实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公共生活中的意见交流和论争来说,有用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