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112篇
科学研究   76篇
各国文化   87篇
体育   90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11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贾华 《新闻记者》2006,(4):72-73
现代社会中,受众对媒体、对新闻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对新闻报道不仅想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不满足于平面的新闻报道,还想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还希望通过媒体了解到社会各界对新闻报道的分析和评价,自己也乐意参与媒体的交流和讨论;……这一切,就向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媒体也需要积极创新,努力适应受众的变化和需求。近年来,各级各类报纸根据实际情况和报道的需要,围绕一些重大主题和新闻事件,策划和推出一些超常规、大容量的新闻特刊,既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也成为报业市场竞争中的一个新“亮点”。在目前中央、省、地三级办报格局中,…  相似文献   
52.
年是报人比较尴尬的关。我注意到今年除京沪粤三地报纸开张外,绝大多数城市的市场类报纸仍选择了休刊,尽管有学者可以举出若干条绝对正确的理由诟病报纸的春节休刊。休还是不休,的确是个难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使坚持出街的报纸也大幅度缩减版面并且下调了发行量。为什么?从  相似文献   
53.
刘青 《传媒观察》2006,(12):22-23
在美语中,“广告”一词是ADVERTISE,“编辑部社论”是EDITORIAL,两个词前后一拼接,就变成了“社论式广告”,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软广告或广告软。将字内容与广告(包括硬广告与软广告)结合起来的广告专题,则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告特刊。  相似文献   
54.
7月31日上午9时,“纪念抗战60周年武汉抗战图片展”在武汉市汉阳区铜锣湾广场举行,展览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全面回顾了武汉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坚苦卓绝斗争的历程,真实反映了武汉人民为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贞献,生动再现了武汉儿女奋起抗战的宏伟历史。  相似文献   
55.
2005年8月15日,在这特别的日子——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四川省档案局馆、重庆市档案局馆在四川成都四川省档案馆7楼会议室首次联合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四川省档案局馆、重庆市档案局馆、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大学、四川省委党校、西南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四川省档案局馆的同志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6.
今天,我们集会纪念我的父亲、新闻出版战线的先辈邹韬奋诞辰110周年。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欣慰,人民没有忘记他,我们新闻人、出版人没有忘记他。特别是,今年是中国全民抗战取得伟大胜利的60周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60周年,这时刻纪念韬奋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代表亲人、代表家属,向今天到会的同志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韬奋是在风起云涌的抗日烽火中涌现出来的一名卓越战士。在这场全民族反击侵略者的战争中,韬奋“跟随诸先进”(韬奋语)发挥了他独有的舆论宣传上的鼓动作用。当年中共中央给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说:“韬奋先生二十…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美国媒体“9.11”事件的报道和“9.11”五周年的纪念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与灾难事件纪念报道的差异,认为灾难事件报道注重时效性和准确性,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更注重深度分析和理性预测,提出灾难事件的纪念报道的具体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58.
杨承宗是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为我国原子弹研制作出了特殊贡献。吴江市档案馆于2001年10月15日征集到杨承宗照片30余张和他90华诞纪念文集,建立了杨承宗名人全宗。杨承宗1911年9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八坼镇的乡绅家庭。他的父亲杨蔼如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实干精神的民族实业家。母亲张氏知书达理。杨承宗在兄弟姐妹6人中排行第五,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59.
陶克 《军事记者》2006,(12):4-5,18
10月23日,解放军报第12期“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刊”如期出版。至此,从8月1日开始、刊登52个版面的长征特刊,圆满划上了句号。回顾这次长征特刊宣传,感想很多,值得思考、总结的东西也很多。从总体上看,长征特刊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在军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宣部有关部门对军报长征特刊给予肯定和赞扬;特刊的很多稿件被其他报刊和网络媒体转载,这也说明特刊得到了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和认可。长征特刊宣传所取得的成绩,是解放军报社党委高度重视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特刊启动之初,社长王梦云就多次提出,特刊一定要出新,出思想性、出知识…  相似文献   
60.
欧灿 《军事记者》2006,(12):9-9
做了11期长征特刊的史话专版,在精彩缤纷的长征史海中遨游了3个多月,虽然远不敢说水平有什么长进,但对如何在史海探宝,如何用今天的眼光去发掘尘封的史料,还是积累了一点肤浅的感性认识。各路红军的长征加在一起,也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却被后人誉为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因为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军经过了千山万水,经受了千难万险,在行军强度、作战频率、党内路线斗争的复杂程度、伤亡人数等许多方面都达到了极致。因此,长征中的每一天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值得我们去挖掘探寻的史料太丰富、太精彩、太感人。如何在浩淼的史海中撷取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