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2篇
科学研究   29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历时角度来看,一方面,从唐代出现状语结构助词地/底开始,状语位置对形容词的描述性要求逐渐增强,单音节形容词因描述性较弱,而不再发展其做状语的功能;另一方面,唐代以后动结式迅速发展,使得句法结构表示动作结果的单音节形容词+动词停止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词法现象,原有的句法组合或消失、或作为历史句法现象沉淀于现代汉语之中。从认知角度来看,依据经验主义的认知观,人们倾向于对受关注度较高、易感知的动作行为分类,还倾向于用动作行为场域中恒定出现的性状为其分类,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在语义上多是给动作行为分类,该结构的组构需满足人类的这两种认知倾向,因条件过高故而不常见。  相似文献   
72.
李喆 《围棋天地》2008,(12):82-86
仅从有经验主义色彩的围棋中便可得知,发展速度快自然会导致薄弱,可利用资源变少,伴随着全球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同时,应该注意速度与厚薄的平衡了。  相似文献   
73.
哲学的性质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永恒的话题。而将哲学的性质理解为怀疑,至少是笛卡尔、休谟等一批哲学家的哲学规划。本文从笛卡尔、休谟两位哲学家的角度,论述他们对哲学的性质的解读,并阐明他们是分别从理性与经验、方法与认识不同的进路总结出“哲学的性质是怀疑”这一观点的。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国内就有关阿尔都塞的认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症候阅读法、问题式、断裂说、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反经验主义等观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将人们对阿尔都塞的研究引向纵深方向。  相似文献   
75.
西方人文思潮深刻影响了逻辑经验主义有关反形而上学、统一科学和科学世界概念的理论与实践。对逻辑经验主义人文语境的历史反思表明,科学哲学与人文文化的积极互动能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增添更多动力。  相似文献   
76.
青少年运动训练管理在我国目前还多处于"师傅带徒弟,徒弟升师傅"的经验主义管理模式中,实践工作者受理论与方法的限制,一方面训练比赛中的参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依赖于科研人员提供的心理生理数据,造成训练管理方法中的某些误区。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思路,将现象、数据和经验有效的整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法。PDCA循环作为全球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系  相似文献   
77.
活动教学理论基础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动教学是一种基本的教学形态。索尔蒂斯和波拉尼的缄默知识论、皮亚杰的发生学知识观、杜威的经验主义知识观、列昂捷夫的活动心理学说、自我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为活动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它们是我们深化活动教学研究基本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78.
经验主义集大成者洛克指出:“我们生来就不存在先验的法则,我们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自纸,没有任何先天异禀的标记,也没有丝毫理念图示的存在,这张自纸的描绘和书写完全依赖于经验和感知,我们的知识和观念也都是依赖我们的观察和经验的习得而建构起来的。”虽然洛克的主张太过于坚决,但却指出了经验对于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巨大作用和意义。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  相似文献   
79.
从介绍托德·吉特林《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开始,展现了传播学界围绕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媒介有限效果研究而引发的经验研究与批判研究的范式之争。通过展现不同立场学者的争论与探讨,解读这场论争的主要议题以及理由,分析其中有助于跨越经验研究与批判研究之间的分野的学术共识,为寻找超越经验主义的媒介效果研究范式,进行积极探索与有益思考,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解读的多元空间。  相似文献   
80.
情人     
灵焚 《大中专文苑》2014,(11):15-15
“情人”这一意象,是一般意义上传统情感的平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灵焚敢于以此为题创作他早期散文诗名篇《情人》,在近三十年后我重读此章作品,竟别有感触。首先是“瓷人”、“老人”和“我”脸上的“老人斑”,这些意象集体出现,成为“情人”走远的原因。灵焚果真想谈他的一段情感?如果他此章作品仅仅是叙述一般情感,我不会受到震撼。上世纪八十年代,散文诗写作依旧没有摆脱颂歌体的经验主义,流行的写作方式多是就目标事物的外形真实展开再加上写作者自己的主观关联抒情,似乎就是一篇完形的散文诗作品。灵焚此章的目标事物只是借“情人”说事,他擅长或者前卫般觉醒的以内在向外叙说的独到写作方式无疑是孤独的。环境的“老人斑”和诸多经验及传统的“瓷人”象征着一种顽固的力量,他的“老人斑”过早出现足以证明他的态度的彷徨。文字气息里泊有一般青年人遭遇窒息力量时的悲伤,但他在结语时选择让“影子完成对太阳的一千次突围”。如果你不改变态度,“情人”会佯怒而去,如果你想重新站在她身旁,你必须敢于突围传统及经验。散文诗百年发展史中的“突围”意识也许正是从这章《情人》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