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19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这是一节语文研讨课,执教者引导学生学习《葡萄沟》第2自然段。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引导,加上精美的课件展示,学生似乎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新疆葡萄的五光十色、梯田上  相似文献   
12.
田振江 《丹东师专学报》2011,(3):153-156,F0003
改革开放以来,吐鲁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同时,吐鲁番地区拥有类型多样的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技艺。文章以旅游活动为视角,重点分析了旅游相关群体即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吐鲁番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活动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学教育(上)》2011,(5):158-159
王蒙新疆题材作品集《你好,新疆》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举行的首发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称王蒙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亲密朋友”。他说,我跟王蒙同志是老朋友,  相似文献   
14.
张昕中 《收藏》2014,(10):130-131
东天山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种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融合。自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渐次形成,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这里,与草原游牧文化逐渐融为一体。这里的游牧民族主要是哈萨克族和蒙古族,还有一部分半农半牧的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新疆维吾尔族和荆州婚俗的文化背景、程序、特色等三个方面展开,比较两地婚俗的异同。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以便增进民族感情。同时,使人民对两地婚俗文化有一个新鲜和细致的认识,让这两种婚俗文化更好的流传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语言认同,是语言学界目前较为关注的话题。论文从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上海维吾尔族居民的语言认同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维吾尔族居民的语言认同和各种语言功能的分化相一致,即在族内活动和家庭中倾向于认同维吾尔语;在社会公共场合倾向于认同普通话;在所有场合,对上海话的认同都不高。  相似文献   
17.
艾拜都拉·易卜拉欣早期虽然也写过在读者群中产生一定影响的诗作,但1983年以《三个面包》转向小说创怍,已发表了许多短篇、中篇和《深夜霹雳》、《痕》、《怀心可汗》三部长篇小说。这三部长篇小说均以维吾尔族的历史为题材,爱国主义是它们的主旋律。其中作者成功塑造了部分具有一定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及高度审美价值的反面人物形象,填补了维吾尔长篇小说反而人物缺少的空白,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反面人物软弱无力的局面。浓郁的抒情性是增强艾拜都拉·易卜拉欣长篇小说艺术感染力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艾拜都拉·易卜拉欣三部历史长篇小说以上几个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促进维吾尔族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教育部课题调研数据为基础,旨在研究特定语言习得背景下新疆维吾尔族受众的媒介素养,分析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维吾尔语主流媒体资源优势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交往作为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关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往为研究对象,通过交往意愿、频率、程度、内容和类型等五个方面来研究两群体间的交往状况,同时从语言、文化与习俗、民族意识、组织层面等视角来分析影响彼此间交往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