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7085篇
科学研究   201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195篇
文化理论   48篇
信息传播   186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665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880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629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中国古代化和批评一贯强调“德”说。刘勰《程器》篇中提倡“德”是其作批评论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德”与其“养气”说,“神思”说、“才、气、学、习”说,构成作创作的综合素质。“德”是作创作素质构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刘勰的“德”说不仅强调“”与“德”的关系并突出了“德”的作用,而且“德”说弘扬了作批评中的人意识、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2.
曹丕与刘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批评的两大重镇,二都对理论思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从学批评角度观察,曹丕与刘勰联系十分密切。其首先表现为,在魏、陈思的优劣比较中,刘勰明显向曹丕倾斜,这在陈思优于魏已有定论的南朝,实属不易;其次,二在统领全局的宏观述思想方面,不无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曹丕关于批评主体要从学创作中剥离、独立的思想影响了刘勰。  相似文献   
173.
传记文学的批评原则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科学性原则。传记文学批评要着眼于传记文本、传记现象,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学理性原则。批评应有学术性、理论性;3、前瞻性原则。要关注传记文学的新现象、新态势、新思潮、新特点,批评应指导和引领传记的创作、出版与阅读的潮流;4、开放性原则。体现为批评方法的多元化、批评视角的多样化、批评载体的多种化;5、艺术性原则。即讲究形式美,追求风格美,注重文笔美。  相似文献   
174.
文人聚谈是纵贯六朝的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文人聚谈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魏初“南皮之游”高谈阔论,涉及诸子百家;正始至于晋末的清谈,以玄言佛理为主,亦与文学相关;刘宋的“文义赏会”,由玄言佛理逐渐向文学过渡;齐梁的“文章谈义”,文学成为主导内容。文人聚谈对当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但直接影响到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问世,更促进文学理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5.
一 小学升初中,女儿欣欣的成绩让我进退两难--281分,只能进区普通初中.我心急如焚却又毫无办法.实打实地说,欣欣这个成绩是我早有预料的,只不过是出于做父亲的心理,不愿也不想面对罢了.  相似文献   
176.
诗性蕴涵着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跟我们哲思的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论的逻辑起正是由此展开,不论是“诗化”、世俗文化,还是诗的神性化,都是一种对感性的经验的依赖,这导致特性的泛化和诗化的文论意识的蔓延。我们的文论虽然逐渐观念化、抽象化,也构成了诗性的批评系统。但这种话语一旦定型、成熟之后,文论的意象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就会受阻。同时,面对西方的话语的大量的浸入,却有一种“失语”的迷茫。文论的现代话语的建立,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进行了一种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学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7.
王献章 《班主任》2001,(5):23-23
表扬与批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重要方法,也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常用的手段.表扬与批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应把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讲求辩证艺术.  相似文献   
178.
对于文学,有三种批评的视线:仰视、俯视与平视。用宗教或理性的态度批评文学,具超越性,是一种仰视或俯视的态度。而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则取同情的了解的态度,对文学是平视的的视线。本文肯定平视的合理性,肯定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的历史独特性,并深信其远大的前程。  相似文献   
179.
一、史学的惩劝功能及其在古代小说批评中的呈现历史学家编撰史书,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惩劝意识”,希望借此来宣扬伦理道德,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孔子编《春秋》,把褒贬寓于世事之中,借微言而显大义,使“乱臣贼子惧”[1],这种“春秋笔法”成为后代史家们追慕的典范。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2]唐代的刘知几认为:“史之为务,申以劝戒,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3]史学这种能供千秋万代评说从…  相似文献   
180.
教育新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如何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改正所犯错误,发挥批评教育的最大功效?文章认为要重新认识批评的含义,认识到批评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在批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两种关系,更要掌握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