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237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胡刚 《中华武术》2006,(3):44-45
笔者已经撰文证实《六合(心意)拳序》(以下简称为《序》)中序言作者称自己恩师时用字的正确性,并再次证明了《序》距离今日的久远及其真实性。本文就此《序》作者署名为“戴龙邦”而非家谱中的“戴隆邦”的问题进行考证,以再证《序》的真伪性。  相似文献   
52.
写下这个题目会引来一些人的非议:记者署笔名是记者的自由,更没有什么“讲究”的,笔名爱怎样署就怎样署,你何必瞎操心乱指责?笔者对此不以为然,而且认为此问题很有必要让记者同仁们引起重视。 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记者写新闻是不会特意用笔名的。但现在情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记者写新闻用笔名已习以为常了。这是因为以写社会新闻为主,尤其是写批评或揭露性报道的记者,为了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常隐去  相似文献   
53.
罗芳  潘小玲 《编辑学报》2002,14(B11):23-24
作者署名是科技论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应具有简明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作者署名”是字段和符号的逻辑组合,只有遵循汉语的规律,才能正确描述其结构层次;其内容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版式设计应根据美学原理、刊物的整体风格来定,不求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54.
55.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2):F0002-F0002
为了加强本刊版式的规范化,请作者参考以下规范撰稿: 一、来稿格式按顺序包括:题名(也称题目或标题),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作者简介;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均与前面中文对应);通讯地址(工作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1)。  相似文献   
56.
关于科技期刊设立《作者贡献声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科研论文中作者署名不规范的现象,通过国外59份医学期刊和国内51份科技期刊作者声明的调查,认为设立《作者贡献声明》对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及避免署名不当带来的纠纷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7.
合作作品是科技书稿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也是极易发生署名纠纷的作品类型,正确处理署名纠纷,对保护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十分重要.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一例有趣的署名纠纷,现加以分析讨论,以期有益于读者.  相似文献   
58.
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目前.国内受众普遍接受的电视新闻评论形式.一是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代表的“夹叙夹议”式,二是与“说新闻”配套的“点评式”。而“小言论”式的短评是否适用于电视新闻.一直存在争议。常熟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今日传播》的实践表明,短评不仅适用于电视新闻.而且完全能够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亮点,提升新闻品质的利器。  相似文献   
59.
一次,我在版面值班时看中一篇自发来稿,欲发头条,但有些情况需要核实,便交待编辑给作者打电话。大样出来后,发现原稿中的一位作者变成了两位作者,一名特约记者的名字被编辑加了上去。问及原因.编辑答日。原作者所在部队的本报特约记者听说了此事.觉得上个头条不容易,强烈要求署上自己的名字。他既没参与采访。更没参与写作,凭啥要署上自己的名字呢?  相似文献   
60.
2008年9月至11月,<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发起"我读30年--大时代中的私人阅读史"系列专访,请专家学者讲改革开放30年里印象最深刻或对他们影响最大的30本书.受访者大多列出30本,以古诗文名物考证知名的学者扬之水,却只列了3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