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704篇
科学研究   9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7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前,语文教学提出了"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这实际上是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追求语文课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从形趣、情趣、意趣三种不同审美趣味形态探析其相应的美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作品的"内蕴力"催动学生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由"入手其内"到"出乎其外",取向"高致",产生最佳的审美领悟效应.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文艺理论十分重视文学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感化和引导作用,包括对人的审美熏陶作用,前人或通过对艺术创作实践的总结,或通过对作品的深刻领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2500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反映了孔子对“诗教”作用的认识。荀子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93.
服装款式设计是文化、艺术与工艺的综合体现,它既要研究服装美学,把握艺术规律,也要具备一定的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商品材料学知识,包括对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时代潮流和社会需要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94.
新教材中《滕王阁序》是“天才诗人”王勃的传世名篇,后代公认的千古佳作。诚如杜甫所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悠悠千载,斯人已逝,大浪淘沙,其文不灭,原因何在?笔者以为“四美具、二难并”乃是本文的精美之处。四美者,语言美、韵律美、绘画美、境界美;二难者,写景难而能穷形尽妙,抒情难而能跌宕起伏。美文就应“美”教,因而在教授本文时,我将目标定位在美感教学上,运用读、译、绘、悟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想象思维,充分感受文章如诗的形式之美,如画的景色之美,如歌的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995.
从语文教改探讨中,提出了语文美感教学的观点。首先是寓教于美的理论;其次是寓教于美的实践;再次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在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知识与审美能力同时提高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96.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审美体验日益丰富,审美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审美情趣也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应承担起这一使命,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审美能力、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997.
工作在一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地识字,切实提高识字效率?笔者认为,一是展示美感,领悟底蕴;二是丰富情境,拓宽途径;三是精研方法,提高实效。  相似文献   
998.
小学美术课的进行,重点就是美育,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新力进行培养,从而激发学生感悟美的潜能。  相似文献   
999.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主体意识,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地感悟,探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体验、欣赏文章的美,得出一些自己真实的心得体会,甚至能从原文中引申出新颖的思想、观念,对原文具有与众不同的新颖见解。《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000.
语文课训练之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合理的教学结构,利用电教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