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6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一个校长的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效能.为了改进校长的管理行为,校长应该从学校管理过程中探索真理、反映真实、表现真情、检验真理;从管理道德规范中培育善心、与人为善;从校长管理艺术中寻找美的真谛、吸取美的精华、摄取美的营养、感受美的情趣.从而实现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管理品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2.
谈起美学,我们很容易想到西方美学。以前有人认为中国没有美学,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以西方的美学体系为标准看中国的美学,因为中国美学从未讲过“美的本质”“审美”“体验”“感知”之类的语言,没有一本以“美学”冠名的美学著作,就认为中国没有美学。另一方面中国美学观点因为都散在哲学、画论、文论之中,缺少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没有专门从事美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所以就不波有些人看好。再加上有的教师偏重艺术的感性,对有哲学色彩的美学不感兴趣,这些都大大妨碍了教师们对中国美学的正确认识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3.
数学逻辑的严谨求真是数学美的本质属性,因其过于“内在”,常使人敬而远之.将其用于方案设计型问题会使这种“冰冷的美丽”变得生动、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散发出“浓郁的现实美”.以下是对三道中考方案设计题的“咬文嚼字”,从中我们似乎更能轻松的体会到数学逻辑的美妙.  相似文献   
114.
李泽厚从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出发,通过“积淀”、“文化心理结构”、“新感性”等理论阐释美学、美、美感与艺术,回应中外各派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5.
审美需要一种境界。包含三方面内容:感性、无功利性境界;整体性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比附性、大德性境界。审美境界的培养,如美的本质的探讨、审美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审美心胸,审美积极性和整体意识,是高校美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就成语百花园中诸多艺术美——语汇形式美、美的本质、美的形态,我国传统审美情趣——的体现,以充分的习见成语为例,从不同角度对成语中的艺术美进行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117.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不经意中,我发现了这句苏霍姆林斯斯的经典话语。读着读着,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班的那个男孩——小强。  相似文献   
118.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高尔基曾预言: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学校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课中的美育教育,在所有的美育教育中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历史是美的载体.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憧憬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交替中发展的.由历史课的特点所决定,浩翰的历史知识中包含着无数的美育素材,值得我们借以用来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20.
众所皆知,美的东西总是能引起人的注意,调动人的兴趣.正如美人让人倾慕,美景让人留恋,美文让人沉醉,美食让人垂涎一样.古人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于美的事物总是愿意赏之悦之,亲之近之,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的语文教材编写者也根据学生爱美这一特点,编入了大量文质俱佳的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