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郝爱云 《现代教育》2012,(2):187-187
经过多年的特教教学实践,特教教师更应抛弃陈旧的教育策略,积极投身于用爱转化后进生,抚平心灵创伤的行动中,赋予特教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相似文献   
42.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加给它的,而是国家民族在长期群体参与互动中,历史地形成并认可的。如果把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划分为文化心理与文化观念两部分,那么,文化价值观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而文化精神则是超越欲望、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一类文化心理,上升到无欲的形而上学高度,  相似文献   
43.
第11期《山花》上半月,“头条白荐”是王松的中篇《杜丽娘》。小说中那个名叫杜丽娘的女人总是受冥冥之中的克夫命控制,却居然能安之若素。自从丈夫谌三羊死后,提亲的男人总是离奇死亡;她接连给柳大枪、孟枚等男性带来灾祸,最后却平心静气地接受了麻脸。如果说文学经典《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至情至性的化身,那么这里的杜丽娘则逆来顺受、  相似文献   
44.
汤显祖,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以其《临川四梦》达到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一些中外学者曾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进行平行比较,认为这两位戏剧大师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做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而因何使其铸造了一峰多秀的气象而使同时代作家只能望其项背呢,笔者以为不单在于其情节结构的离奇、  相似文献   
45.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突破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讴歌人本性中的至美爱情,揭示情与理的矛盾,以情抗理。小说通过表现佳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通过比照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婚姻,体现并宣扬了"至情"的婚恋观。人们在创作和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弥补了其在现实中的缺憾,成全了造梦的心理。  相似文献   
46.
赵琳娜 《科教文汇》2009,(22):225-226
本文通过对《牡丹亭》情节及杜丽娘形象的简要分析,论述了汤显祖对真情和“至情”的热烈追求,并分析了汤显祖“真情”说的思想渊源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至情至理的话道出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媒介对老年人的关注程度在增加,促成了老年人媒介地位的提高。因此,老年节目正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与其他年龄段的听众相比,老年听众对于广播的情感更加深厚。因为,首先,广播是平民化的媒体,不受学历、年龄、职业等限制;其次,广播具有便捷性,无  相似文献   
48.
汤显祖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著名作家。在其最广为人知的传奇《牡丹亭》中,汤显祖将"情"提到了生而有之的高度,与"理"及"性"相抗,以阐扬自然人性的正当。但贯穿于汤显祖文学思想及戏曲创作中的"至情说",并非对"理"及"性"的完全否定,而是强调"情"、"性"之间度的把控,是明代主流思想由程朱而陆王复又回归程朱的反映。受罗汝芳及达观禅师影响,汤显祖的"情"虽有时混入了庄、禅的成份,但积极入世、醒世、救世始终是其思想观念及现实践履的主要导向。  相似文献   
49.
《出师表》与《陈情表》分别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西晋初年蜀汉旧臣李密的传世名作.前者旨在为国事尽忠,后者旨在为祖母尽孝,两表均是天下至性至情之文,虽然两位作者所处的乱世早已成为历史,但其作品所彰显出的“忠”“孝”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却超越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穿透时空,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50.
《出师表》与《陈情表》分别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西晋初年蜀汉旧臣李密的传世名作.前者旨在为国事尽忠,后者旨在为祖母尽孝,两表均是天下至性至情之文,虽然两位作者所处的乱世早已成为历史,但其作品所彰显出的“忠”“孝”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却超越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穿透时空,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