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西藏,倒伏是限制青稞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单产的主要因子,品质问题是推动青稞产业化加工增值的关键因素.文章针对自治区提出十二五末,实现粮食生产百万吨的目标,但面临青稞种植面积缩小、加工原料需求猛增、单产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分析青稞单产潜力、政策优势、加工产业发展前景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粮食主产县选用高产品种并切实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冬青稞高产品种、挖掘高寒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青稞单产潜力以及培养青稞种植能手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2.
法治进行时中孔子法律思想的“现代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永远是个历史的概念,每一个时代的法治都只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当今与孔子时代相隔两千多年,孔子时代并没有产生现代法治的物质生活基础,孔子的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没有必然的关系,既不必然阻碍现代法治,也不必然导致现代法治。孔子的法律思想和同时代西方思想家相比毫不逊色,对现代法治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3.
法治之法应该是代表公平正义、维持权利、制约权力、满足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要,并给其带来最大化效益之良法。迷此,排除良法立法制制约因素的地质量,使立法程序科学化、立法技术标准化、立法权限明确化、立法者精英化,是创制符合我国实际之良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年制衡权力的源头,也是本文探索之初衰。  相似文献   
34.
依法治国首先要解决依什么法的问题。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制定出来的法律应当是符合实际且适度超前、保护人民权益、规制国家权力、反映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良好的法律。建立协调统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蕴含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5.
法律信仰:大学依法治校的内驱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大学依法治校的精神基石,是近年来被渐多关注的主题。进行良好的制度设计和设计良好的制度被信仰同样重要,依法治校建设迫切需要大学全体师生形成普遍的法律信仰和忠诚作为精神先导。法律信仰是大学依法治校的重要内驱力和精神支柱,其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实践过程。依法治校需要建立起一种法律信仰机制。  相似文献   
36.
王苏 《大观周刊》2011,(20):100-101
近年来,在我国当前正在如火如荼的法治建设的情况下,对法治的讨论也从未停息过。而法治是有着其基本内涵的,不是任何法律都能够成为法治之法的。本文主要从法治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法治之法以及作为法治核心的司法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37.
以保障纳税人财产权为本旨,税收法定原则兼具法律之形式与正义之实质,论证了合法税收活动的正当性。以法治视角观察,沪、渝两市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扩大房产税的征税范围,违反了《立法法》有关税收基本制度法定和授权立法的规定。作为行政主导型决策的例证,房产税改革不仅在规则制定上存在价值和信息的双重缺位,还在规则执行中难以建立自觉遵从和稳定预期。因此,应当表里合一地推进房产税制的法治化,通过国家与纳税人的互动、协调和平衡,由税收“良法”推动国家“善治”。  相似文献   
38.
法制是与国家相伴而生且是国家制度中较低的一种法律现象,而法治则是和民主相伴而生且为国家制度中较高的一种法律现象.依法治国的核心既不是树立法律的权威也不是依法行政而是制定良法.  相似文献   
39.
法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作为一种社会调控方式,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增强经济繁荣,保障人民福祉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其所依据的法律应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够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法律制度,即法治应是良法之治。那么何谓良法,评判良法的标准如何,正是本篇论文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40.
田筠 《新闻世界》2013,(11):11-12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一种治国方略,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治精神则是法治现实的一种主观反映,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从宏观看体现出了平等、自由、和谐、民主等现代价值,以及在法治环境下形成的社会活力,从微观看表现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与心理状态。结合实际具体来说,法治精神应是被整个社会公众所接受,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事务时,以理性、和谐为自我约束的标准,既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能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对于媒体而言,全面真实反映法治环境下形成的社会活力,发挥好宣传法律知识、塑造法治理念、增强民众法治意识等作用,是新闻报道体现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当下,实际情况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现结合实例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