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0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影作为家谱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记录一个家族的血缘传承和敬宗收族方面,与家谱有着同样的作用,但在具体形式、使用方法和实际功用上与家谱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2.
10月17日,《浙江家谱总目提要》首发式编纂工作总结表彰会在浙江图书馆举行。  相似文献   
23.
10月17日,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浙江家谱总目提要》首发式暨编纂工作总结表彰会在浙江图书馆举行。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副厅长金庚初,省档案局局长关继南、副局长王茂法,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永吴,《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王鹤鸣研究馆员,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亚洲区域经理钱正民博士,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4.
王余佑字申之,一字介祺,号五公山人,为明清之际北学的重要代表,孙奇逢最早的弟子之一,颜元、李塨、王源皆师事之。初居保定新城,明亡隐居易州五公山,后徙河间献县,主讲献陵书院。根底理学,长于读史,能诗,擅书法,精技击。著作甚富,有《乾坤大略》、《居诸编》、《诸葛八阵图》、《万胜车图说》、《兵民经络图》、《太极连环刀法》、《涌幢草》、《认理说》、《前著集》、《通鉴独观》、《茅檐款议》等,惜多不传。弟子编诗文为《五公山人集》十六卷,并有《王氏家谱.事迹纪略》抄本传世。本文为张京华与王余佑十三世裔孙王树森先生的部分通信讨论,已收入王树森先生等新编《王氏家谱.记叙篇》中。  相似文献   
25.
文章对家谱数字化工作二十余年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家谱数字化工作的现状,并认为标准统一和资源整合是目前家谱数字化建设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6.
《明史》载,明末办理镇压农民起义的兵部尚书、九省军务总理大臣熊文灿,是贵州省永宁卫(今四川省叙永县)人。本文对熊氏籍贯进行了考证,认为熊文灿是冒充永宁籍而生长于今沪县境内云锦乡的沪州人,并揭示了其冒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也是巴蜀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艺思想与巴蜀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苏氏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操守重节气、富异端色彩和反叛精神等关系至密,苏氏蜀学既孕育于巴蜀化之中,又为巴蜀化增添了无数光彩。  相似文献   
28.
“家谱”是记载一姓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社会文化效应。它虽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所具有的社会效应,是不可忽视的。近年兴起的“菜谱”热,有其客观必然性,不可一概视为“封建沉滓”的泛起,对于其中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际亲情和社会稳定的积极方面,应及时予以引导,使其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9.
苏轼与宜兴素有情缘,但他到底来过宜兴几次,又具体做些什么,众说纷纭。笔者历时多年,爬罗于市档案馆、图书馆数十种年谱、史籍、方志、家谱等古今书刊资料,经比较分析,亦只得其大概,略呈于下。  相似文献   
30.
明洪武年间,福建“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久米村,中国的谱牒文化也随之传到琉球。久米村人编撰的久米村系家谱在修谱目的、体例方面都与中国家谱有诸多相似之处。从家谱的内容可以看出久米村人深受中国姓氏文化、婚姻制度、宗族制度、儒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仍坚守中国文化。久米村人还把在中国所学的儒家思想、先进的各种生产技术传至琉球,促进了琉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