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千古名篇,文章虽仅有300余字,但意义却极其深刻。范仲淹看似游离了重修岳阳楼这一大事,实则是挖掘到了重修岳阳楼这一大事背后的价值点。肯定友人、抒发抱负、醒人警世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目的,使文章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拥有了"大我"的格局,提升了艺术水平与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52.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近千年来,这句格言一直影响、教育着后人,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廉洁自律,自强不息。他的忧乐观内容博大精深,蕴涵了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忧患意识、入世精神,这些思想对现代人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3.
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在篇末有这么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人教版初中第五册的教科书(2004年6月印刷)第六单元中是这样注释“吾谁与归”的:  相似文献   
54.
寸怀如春风,思与天下芳——范仲淹的忧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仲淹是对中华民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名垂今古,童叟皆知.毛泽东说:"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集诸葛、孔、孟而兼办事(建功立业)、传教(思想品行影响后世)之人."江泽民号召"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人王安石称赞他"由初迄终,名节无疵".  相似文献   
55.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经典名作——《岳阳楼记》,自问世以来,就以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作者在这篇不朽之作中,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襟怀,为仁人志士称颂景仰.  相似文献   
56.
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③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④?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  相似文献   
5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的相互感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把身心寄于大自然中,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与“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与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8.
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通常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融合在一起,用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淫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而且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先天下之忧而忧,  相似文献   
59.
范仲淹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第入仕,至景祐四年(1052)卒于徐州,居官长达38年之久,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相良吏.他所至之处廉洁自律,黾勉从公,位高禄厚而贫窭终身,身殁之后竟无钱营葬,因此赢得了后世的崇敬.他的廉政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0.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将“浮光跃金”释为“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静影沉璧”释为“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里写无风时沉入水中的月影)”。课本将“静影沉璧”标注为“无风时”,但对“浮光跃金”却没有这样的标注,教参上也未加以说明,这说明教材的编者对此不能给予合理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