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娇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一直很浓.本论文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试图比较透彻地探讨<娇女>的情感主题以及该主题与历史性叙事和抒情性表现的关系.本论文提出,小说既探索了小说人物个人的历史,也通过讽喻的方式探讨了种族、群体的历史;小说的书写和阅读还揭示了与过去的创伤性经历达致妥协的过程.本论文还结合中国古典文学来讨论小说的创伤主题(内容)与"诗-画文本"(形式);论文进一步提出,作者正是借助诗画文本来充分地书写/抒写小说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创伤性经历和情感.在进行这样的分析的过程中,本论文比较谨慎地借鉴了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以求从理论上较好地透视一种独特的情感经验.  相似文献   
102.
秀拉的身体突围——《秀拉》的身体政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有着对身体政治的敏锐认识。她非常擅长于把身体概念与政治主题结合起来。她尤其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身体感受,并以此来反映她的政治意图。在《秀拉》中,秀拉反抗非裔美国女性的身体被控制、被侵犯和被规训的现状,试图以身体的突围来抗击种族、父权和男权的不公,以此确立自己的地位和话语权。她的身体反抗在她的身体美学、自残行动、性行为和死亡的结局等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3.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运用非洲主体身份言说和他者身份言说两种方式,揭示了美国黑人揭示出美国黑人安身立命于性别、阶级、种族三重世界的复杂处境,在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中重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本文将结合女性叙述学与鬼怪批评理论,以考察研究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文本话语与黑人历史文化的关系为基础,具体探讨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对黑人文化身份认同处境的揭示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4.
托尼&#183;莫里森是当代芙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她的创作试图从非洲主体自身的身份言说以及在诸如欧洲白人与美洲新世界的客体影响下的他者身份言说两个方面入手,揭示非裔芙因黑人独特的双重意识,从而在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中重新建构非裔美国黑人特有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05.
托尼&#183;莫里森在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中通过对黑人中产阶级的代表麦肯&#183;载德第二一家人生活的描写揭示了黑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本文把麦肯&#183;戴德第二这个在黑色皮肤包裹下的有着白人心灵的人和其子奶娃从一个“白人化”的黑人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黑人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莫里森写本书的主题。在面对社会和家庭时,这两人由最初一样的态度到后来的完全不同。其原因是奶娃心灵之路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6.
托妮·莫里森,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有的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有的闪耀着严肃理性的光辉。她善于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令人深思感慨的悲剧性主题,表达她对社会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宠儿》(Beloved)是她的著名三部曲中的一部(另两部为《爵士乐》和《天堂》),也是她的长篇代表作之一,该作一出版就受到普遍赞誉,并使得她荣获普利策文学奖。在《宠儿》中,莫里森舒缓地为读者展示出黑人女性塞丝(Sethe)的悲剧命运。随着迷雾的层层拨开,塞丝杀婴这个血淋林的事件及其原委也逐步被揭示显…  相似文献   
107.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是其突破女性题材,走上塑造男性并进而关怀美国黑人种族命运发展这一深刻主题的颠峰之作.小说以美国黑人传唱"所罗门之歌"向往"飞行"为旋律,通过小名叫"奶娃"的主人公一家三代的对不同时代美国黑人不同生存方式的理解,展示出美国黑人从梦回非洲到认同白人,再到回归传统的精神探寻之路,从而为美国黑人描绘了立足美国而获得"飞行"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托尼*莫里森超越了对美国白人的向往或仇视的传统黑人文学主题,无疑开拓了黑人文学更豁达的思维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108.
自《最蓝的眼睛》以来,莫里森在作品中叙述黑人背负沉重历史创伤记忆的同时,也一直探索黑人如何在当代的主流白人文化中重建历史、寻找文化身份与个体存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爵士乐》延续了黑人族群遭受集体创伤的主题,通过乔与维奥莱特的婚姻危机加以呈现,并使之延展成为被都市文化蛊惑、进退两难的当代黑人群像.莫里森以爵士乐为叙事线索,巧妙地融合了黑人创伤历史、家庭伦理、消费文明的异化作用等重大命题,在音乐的点睛作用下还原了黑人在历史场景与现代环境中的生存困境,并整合成为一幅震撼心灵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09.
姐妹情谊是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观的共享是黑人女性"姐妹情谊"的一个部分。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和物质双重保证。莫里森在其创作中继承了这一黑人女性书写的传统,同时她对姐妹情谊的传统概念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0.
在美国,消费主义已成为主流文化并与国家意识形态渐趋一致,身体也从文化的幕后走到前台,其重要性在消费社会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彰显。托妮.莫里森敏锐地捕捉到“身体热”这一消费文化的症候,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通过黑人小女孩佩科拉从渴望并幻想得到蓝眼睛以致最终发疯的悲剧,揭示黑人女性身体在消费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尴尬困境,以及在消费价值观主导下黑人社区呈现出的荒原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