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罗兰·巴尔特(1915-1980)是已故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家和理论家、结构主义运动主要代表者之一,并被学界公认为法国文学、符号学和法国新批评的创始人。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  相似文献   
62.
新书选介     
《全国新书目》2008,(21):70-76
萨特,穿越1960》[法]布尼耶等著顾嘉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定价:29.00元1960年,萨特与120位持不同政见者宣誓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不服从国内政府的专制。  相似文献   
63.
休谟通过对印象和观念的划分,将想象视为一种微弱的知觉,并主张二者只存在程度上的差异。通过批判性地考察休谟的想象理论,萨特指出,在知觉和影像之间具有本质差异,想象不是一种微弱的知觉,更不是一个物,而是一种意识活动。想象以四种方式来设定其对象不存在,揭示了想象本身所蕴含的一种否定性和虚无。而想象及其对象的非现实性和否定性使之与知觉从本质上区分开来,进而表明想象意识较于知觉意识所具有的自发性、创造性和自由性。  相似文献   
64.
近日读《存在与虚无》,又想起萨特的人格故事。1964年他作为法国的一位具有卓越思想的文学家与哲学家赢得了诺贝尔奖。瑞典文学院说明给奖的理由是:萨特的作品富于想象力,字里行间充满了追求自由与真理的精神,对我们这个时代已产生一种深远的影响。没想到萨特竟然拒绝接受这笔数额五万三千美元的奖金。这件事使人们感到愕然,但萨特自己则觉得很自然,他说:  相似文献   
65.
在尼采和萨特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总体上的一致性,尼采和萨特都是激烈的无神论,他们直面宇宙没有内在意义或目的的事实,而不像其他一些思想家试图用谈论绝对精神或绝对存在来代替基督教神学死了的上帝。然而,萨特与尼采相比却是一位既不那么彻底也对生活更少肯定的思想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是那么地强调自由。却拒绝给予意识以能力去克服成为自在自为这一不能满足的渴望,并不对自己反对自然和生成的柏拉图武的偏见提出疑问。当萨特说意识是虚无或一种缺失,是存在中不能填满的黑洞时,尼采却把人的存在与积极性和富足联系在一起,并且他完全抛弃了柏拉图的世界观和一切形而上学形武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66.
二十一世纪,艺术教育趋向综合化发展,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艺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艺术教育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关注人本身的存在价值重于单纯的技能之道,其终极目的则是倡导在“完整的教育”制度下塑造完整而健康的人,使人的感知、情感、想像力和创造力得以全面发展。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叶,艺术课仍被作为一门手艺课对待。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艺术课程开始被看成为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的过程。教育观念的变革和转变必然与某种特殊实践和新理论相联。这一时期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7.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曾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并试图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合起来.但他所高度评价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经过其改造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反映的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排斥、歪曲和否定.  相似文献   
68.
    
  相似文献   
69.
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们假设上帝已死,人的一切言行缺乏一个可以附着的权威标准。人存在着,其本身无善恶的本质可言。人在行动之前完全有选择的自由,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条件都不能成为其作出选择的借口,而且人必须为自己作出的选择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70.
王阳明用寂和感表示世界的两种存在方式,寂即是指自在存在,感相当于自为存在,这与萨特的存在理论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思想与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思想具有很大区别.主客之间相互联系的哲学基础是寂,这对雅斯贝尔斯也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