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05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117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此标题为细君咏唱的诗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具有文采。)细君公主的死,或许是另一种命运的开始。她确实是一位奇女子,一双赢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大汉王朝安宁的重任。(结构紧凑,读来似有千钧力量,引人入胜。)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由藩国郡主沦为罪臣之女,再骤升为大汉王朝的皇室公主。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汉武帝让其远嫁乌孙国,于是她便成为乌孙王祖孙两代的夫人。她历经几番浮  相似文献   
142.
文章对学术界近三十年来关于东夷文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东夷文化的内涵,史前东夷文化及其地位,东夷与华夏族、汉族的关系,上古王朝与东夷的关系等四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了介绍和梳理。  相似文献   
143.
(此标题为细君咏唱的诗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具有文采。)细君公主的死,或许是另一种命运的开始。她确实是一位奇女子,一双赢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大汉王朝安宁的重任。(结构紧凑,读来似有千钧力量,引人入胜。)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由藩国郡主沦为罪臣之女,再骤升为大汉王朝的皇室公主。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汉武帝让其远嫁乌孙国,于是她便成为乌孙王祖孙两代的夫人。  相似文献   
144.
吐谷浑作为中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立国的350年间,是一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唐代之后,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关系对吐谷浑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相反,唐王朝正是看到了吐谷浑的价值所在,因而对吐谷浑的这种策略予以恰当的回应,这种策略反映在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较量当中,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吐谷浑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5.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2,(11):56-57
这首诗被“腰斩”后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只剩下前四句,基本上就是一则“看图说话”的材料了,根本看不出是一首送别诗。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李唐王朝在他生活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是少年,也带有时代的忧郁,所以他的送别诗不会写得像李白那样昂扬,反而充满了凄婉的神情。  相似文献   
146.
<正>"西南丝绸之路"要冲历史上云南不仅与邻省有密切的经济联系,与缅、印、越、老、泰等国的商业贸易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远在西汉时期,就存在着一条由四川经云南到缅甸、印度以至西亚等地的经商之路,此后汉王朝开辟了博南道,由此去博南(今永平)、博兰津(今雾虹桥渡口一带),越永昌(今保山)、经腾越,出干崖(今盈江),西去缅甸、印度,再转阿富汗、伊朗等地最后到达西欧,使"丝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古老的西南丝绸之路上,腾冲成为印缅重要商道,可说是出来已久。秦、汉时期,云南开发较早的滇池和洱海地区,分别与越南、缅甸、印度有较多的贸易往来。唐、宋以后,又增加了由思茅地区到老挝、泰国、缅甸东南  相似文献   
147.
任佩 《云南档案》2014,(12):31-34
<正>说到土司,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当年,我有幸阅读了这部广受好评、并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佳作,深深为书中描述的四川阿坝地区麦氏土司家族的恩怨情仇所吸引,在我对土司历史文化陌生而模糊的意象中渐次产生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同时也对我国土司制度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事实上,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地云南,土司的产生同样由来已久。我们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可知,"滇之  相似文献   
148.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统治之后,为争夺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鸿门宴》不愧为经典,其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尽管篇幅不长,涉及人物众多,但个性都十分鲜明,而其中又以刘邦为最,项羽其次。细节的魅力毋庸置疑,留白的艺术独具匠心。《鸿门宴》中的细节描写很多,也有多处留白,颇耐人寻味,仔细揣摩,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一.刘邦为什么反复说"为之奈何"?在《鸿门宴》中,刘邦一共三次说到过"为之奈何":一是当张良告知刘邦项羽要攻打他时,刘邦大惊,"为之奈何"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49.
正欧阳修《伶官传序》是一篇文言名文,明代古文家茅坤盛赞道:"此等文章,千古绝调。"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更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无论是后人评赏还是教学价值都在文章的批判性上,亦即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先因忧劳国事而盛,后因沉溺伶人而衰的记述、描写和批判,表现了欧阳修对北宋王朝时政的忧虑与不满。但是,我特别关注欧阳修的文章构思。作者在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以后,经由一句过  相似文献   
150.
燕行使节的中华认同观是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风向标。研究以《燕行录》为代表的中朝关系史料,不难发现,奠基于礼学体系的中朝宗藩关系从明末便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朝鲜使节对明代的批判、对中华文化正统性的质疑便时有显现,其中华认同观也渐始减弱。明清易代后,朝鲜已不满足于“小中华”的自我定位,视满清入主中国为“鸠占鹊巢”而予以批判,有意识地区分出“他者”与“自我”并以正朔自冒。总体而言,朝鲜中华认同观的变化是一种,皮此渐行渐远的双向过程:自我意识日渐强烈,中华认同观因时递减,导致朝贡关系与自我身份认同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