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32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83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4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书院有近千年的历史,其中,明代书院发展最为坎坷、大起大落。对历代书院的兴袁。经典解释是从学校、科举、学术三个因素来分析,但这种解释只能说明表层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开明代书院起落的谜团。试通过正德政局影响广东书院的个案,分析广东书院兴起的历史境遇,揭示明代书院发展的深层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72.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感知力不足,对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学习不够、存在认知偏差,对西方外来文化的鉴别力不足和盲目认同,文化践行行为主动性和自觉性欠佳等,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必须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书院制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的回归和重塑,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在书院制视域下,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增强社区育人功能,融文化教育于社会实践,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3.
74.
<正>书院的命名,虽然只是该书院的一个标记和名份,但大多都有其基本内涵,体现着创建者的宗旨、目的、要求和期望。从书院的命名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和书院教育体系的特殊品味"(胡昭曦《四川书院史》,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109页)。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命名同样也有其深刻的含义,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5.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百废待兴、强敌觊觎,但在毛泽东主席的倡议下,仅仅数年时间,宗旨为"敬老崇文"的文史馆在各省相继成立,可见  相似文献   
76.
高职院校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目的是培养知行合一、思维创新、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大学生。高职院校书院制美育教育着重环境育人、非遗传承育人、调研实践育人等途径,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焕发其蓬勃生命力。  相似文献   
77.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系统中独树一帜的教育组织形式,虽历经千年兴衰浮沉,但书院教育家始终把进德修业作为书院教育的价值旨归,逐渐形成了以“德智并重、育德为首,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环境浸润、潜移默化”为显著特征的德育体系。古代书院的重德传统与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一致,为改进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的不足,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了有益借鉴,即加快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授课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8.
中国最早学校武术教育可以追溯到夏、商朝.中国古代官学中,由于"重文轻武"和儒家教育思想主导地位的影响,官学教育中几乎没有武术教育;私学师徒传承是中国武术师徒传承的滥觞;书院以私人讲学为主,对武术教育开展不多,但也有个别书院关注武术教育,如清初教育家颜元.  相似文献   
79.
宋代是我国私学显赫的一个历史时期,在理学大师中,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南宋的李侗、胡原仲、朱熹、张拭、吕祖谦、陆九渊、陈亮、叶适等,都曾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文章着重从讲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的办学理念来反映宋代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0.
在繁花似锦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学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独树一帜,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孟子作为儒学文化的创始者和发展者一直受到世人的景仰,被人们尊为"至圣"和"亚圣"。子思子作《中庸》,上承孔子、曾子,下启孟子,作为儒学文化发展史上的承启之人功不可没。其历史光环虽然没有孔子、孟子大,但能被后人尊为"述圣",亦反映了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颂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