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698篇
科学研究   36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30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有机光电子器件中最早问世的器件之一,对于OLED的阳极,为了提高空穴的注入效率,通常都要求阳极的功函数尽可能的高。最广泛的被采用作为OLED中阳极的是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ITO),研究表明提高阳极的功函数可以适当的降低阳极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势垒,从而达到改善器件性能的目的。本文采用制备的氧化铟钒透明导电薄膜(IVO)去取代传统的商业ITO制备OLED,通过比较两个OLED的性能分析ITO与IVO在OLED应用中的优劣。  相似文献   
62.
设计并制备了基于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PPMgLN)晶体的二维六角可调位相阵列光栅,在较低外加调制电压下,获得了清晰的阵列光栅泰伯(Talbot)光衍射自成像。试验研究了不同相位差时阵列光栅的近场光衍射图样及取样光点处的相对光强分布,在占空比D为52%、相位差Δφ为0.75π、泰伯分数β为0.5时,近场光衍射相对光强最大。同时在较低外加调制电压(0.461kV)下,即可获得清晰泰伯衍射图样。该研究可为掺镁铌酸锂阵列光栅在集成光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使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ZnOSe薄膜。不同温度下对ZnOSe薄膜在N2气氛中进行快速退火。采用X射线衍射、Hall测试、紫外-可见透射光谱测试及X射线光电子谱等分析测试技术对薄膜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ZnOSe薄膜具有良好的(002)择优取向;800℃退火后的薄膜中空穴浓度达到了1.517×1017 cm-3,实现了p型导电。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究阻碍PZT铁电薄膜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的疲劳失效机理,本文对PZT(锆钛酸铅)铁电薄膜在疲劳过程中的电滞回线、漏电流、保持损失和印记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欧姆导电区域,PZT薄膜体电阻率随疲劳进程而减小,表明薄膜中氧空位体积分子数增大;在疲劳进程中,电滞回线向负电压方向偏移产生印记,同时保持损失随疲劳进程加剧,且正极化方向的保持能力相对更好;利用双势阱和氧八面体结构模型来解释实验现象,得到在疲劳进程中原胞内部的双势阱变浅、变窄导致极化下降,并且氧空位更易在氧八面体顶端形成而导致疲劳中产生印记和极化保持在正方向上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66.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改变制样工艺条件在SiO2/Si基片上沉积MoS2薄膜,以形成异质薄膜器件,并对其微观结构、形貌特征和NH3探测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MoS2/SiO2/Si异质薄膜器件表现出了明显的NH3响应性能,并且器件的响应与薄膜厚度和沉积温度存在关联,最高可达230%,远超过单一薄膜。同时,器件的响应速度较快,响应/恢复时间为7.4 s/24.8 s。进一步通过构建界面能带结构图,对器件的气敏机理作了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67.
以六水合硝酸锌为原料,乙酰丙酮为配体剂,无水乙醇为溶剂,氨水为添加剂,制备了乙酰丙酮锌络合物前驱体溶液。以掺氟氧化锡导电玻璃为基底,将前驱体溶液旋涂到基底,在干燥的氮气气氛中,经波长为172 nm的真空紫外光照射5分钟后,可以对前驱体薄膜中的金属有机前躯体进行光化学分解,形成氧化锌薄膜。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对薄膜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配体在真空紫外光光照5分钟内迅速分解和缩聚,生成无针孔、高致密的ZnO薄膜。  相似文献   
68.
针对动态测量手指关节角度的需要,设计了基于传感器的手指运动姿态监测方法。从可穿戴式设备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和三轴加速度计ADXL330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动态角度测量实验和3组监测实验;传感器固定在手套的对应关节的位置处。对比3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论: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动态响应快,适合高频激励下手指运动姿态的监测;电阻应变片在高频激励下的响应有一定的延迟,这种响应迟后对动态应变测量会产生误差,其比较适合低频激励下手指运动姿态的监测;加速度计ADXL330在低频激励下能较好地实现对手指运动姿态的监测,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69.
针对氧化铟掺锡(ITO)透明导电加热膜存在的抗弯折能力差、升温速率慢、稳态温度低等问题,提出了1种结合龟裂模板和电镀工艺构筑柔性ITO/Au网格复合透明加热膜的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四探针测试系统和红外热成像仪等手段对比研究了ITO/Au网格复合膜与ITO薄膜光电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将Au网格与ITO薄膜复合可以在舍弃较小ITO薄膜透过率的情况下大幅降低ITO薄膜的面电阻,从而将其品质因数提高将近3倍;即使经过1 000次小半径弯折,ITO/Au网格复合膜的面电阻并未增加;在相同的加热电压下,ITO/Au网格复合膜的稳态温度显著高于ITO薄膜。相比于ITO薄膜,ITO/Au网格复合膜具有更优良的光电性能及电加热性能。  相似文献   
7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I0006-I0006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可吸收光线并将其大面积转化成为电能的新型透明薄膜。这种薄膜以半导体和富勒烯为原料,具有微蜂窝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