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99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介绍虚拟实验和传统真实实验的优缺点,提出了将机电传动控制实验课程采用虚实结合实验方式。利用Irai仿真软件,构建虚实实验平台。最后通过举例铣床电气控制实验,得出虚实结合实验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多方支持下,在中职机电类专业中进行了"政校企联动·德知技并重"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探索,创建了"彩虹德育"育人模式,构建了"任务项目进阶·技能素质递升"课程体系,拓建了示范共享型实训基地,搭建了全媒体数字化教学平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现代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具有的能力,小学正处于人生学习的初期阶段,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处于初期阶段。相对于其他能力而言,小学生更需要优秀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这些能力时,不能偏重哪项能力,需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并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真正学好思想政治课并不是件容易事,因其无法成为学生感兴趣、乐于学习的学科,导致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如何突破学生的惯性思维,让其对思想政治课不再望而生畏,笔者从三个方面着手,借用了曼陀罗思考法。通过虚实转换,突破记忆禁锢;通过脑力转化,打破教学常规;通过思考训练,提升多元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施剑 《广西教育》2013,(1):85-85
活力课堂是全方位激发师生生命活力,全过程优化学习方式,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实现师生共同价值追求的理想课堂。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我们追求的课堂应该是焕发生命力量的、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在互动生成中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笔者以为,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下"四个并重",课堂就能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16.
意境余论     
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要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而象外之象与言外之意有层次上的差异。言外之意体现意象之间的虚实关系。而象外之象是意象内部的虚实关系建立之后的结果,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是意境的完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实体与程序并重乃司法公正之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制建没之目标——司法公正为本文论述重点,提出了司法公正的前提乃是实体与程序并重的观点。文章首先分析了“重实体而轻程序”的传统观念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辨证关系,提出了在今天的司法实践中如何追求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导航仪"课程"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电导航仪”课作为实验性较强的课程,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对无线电导仪实际操作技能与能力素质。本文主要针对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研制开发无线电导航仪模拟训练系统,结合实装无线电导航仪,进行“虚实结合”实验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大学图书馆由传统型向数字型转变。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大学图书馆特征和范型转变的认识 ,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阐明转型期馆员自身的转变 ,提出虚实并重 ,加强资源建设 ,做好转型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读者接受角度对叶燮的审美意象论进行全面观照。从俗儒的接受角度,叶燮主张“理于何通”“处当时之境会”的解法;“解与不解”造成“陈熟生新”的表达效果;“虚实互立、有无相生”“非实写理事情”的创作方法,这些与读者接受理论的“情境论”、“读者期待视野”、“虚实效果论”、非求真论的批评标准颇具相似之处,本文就此逐一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