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6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行宫》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的绝句经典,"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不仅包含学界普遍认为的言"宫人幽怨"之情,通过"说玄宗"还可考证出诗人对"安史之乱""兵兴"的痛心,以及渴望唐王朝中兴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2.
据资料统计,目前有41.1%的白领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里疲劳,10%的白领有过自杀倾向。一个出生于湘潭的80后,捕捉到了这种潜藏的巨大商机,开办了一家减压客栈——“唐朝行宫”,让众多白领在那里能享受穿越的快乐时光。她是如何把全深圳的白领都吸引到她的客栈里,心甘情愿买单呢?  相似文献   
13.
王春晓 《寻根》2022,(1):23-31
英使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访华的事迹,正史及清宫上谕档等文献中多有记载.英使访华期间,作为宾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团曾在热河行宫观看了傀儡戏,后又受邀与乾隆帝一起观看了专为其来华改编搬演的戏曲《四海升平》及傀儡戏.使团返英之后,英国使者的形象还曾出现在乾隆安殿本《万国来朝》和无朝年承应戏本《虹桥现大...  相似文献   
14.
清帝兴建避暑山庄,其决定因素是为巩固北部边疆,团结各族人民,但直接原因是为去温泉坐浴的方便。热河上营行宫是最早的行宫。避暑山庄在始建时称热河行宫,康熙五十年后称避暑山庄。康熙建园原则是自然天成,乾隆的建园原则是风流典雅。总的原则是教化天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香港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整理编纂的大型档案文献汇编《清代皇家陈设秘档》,自2014年开始由文物出版社分批出版。这里就清代内务府陈设档的有关问题作简要披陈和探讨。一内务府陈设档的历史概况内务府是清代总管皇家宫廷事务的专门机构。内务府堂是内务府各机构的总汇之所。内务府下属各机构经办之事,均要定期呈送或呈请内务府堂核办。由此内务府堂形成了大量档案,其中  相似文献   
16.
千尺雪位于苏州郊的寒山岭地区,系明清吴中胜景、乾隆六下江南驻地。基于野外实地考察和历史文献分析,主要阐述了景区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可行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帝王行宫为数众多,主要集中于京师长安、东都洛阳的周围及两京道上,形成哑铃型分布格局.隋唐时期的行宫在功用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其中尤以避暑行宫的数目最多而且也最为重要.唐代都城建置对国家政治格局固然颇有影响,但宫廷革命的成败却并非只表现在宫城北门的得失这一个方面.隋及唐初的帝王们对不同的行宫有着不同的偏好,但他们对于某些行宫的频繁临幸和长时间居住,使这些行宫充当着临时性政治中心的角色,也就是说,客观上形成了两个政治中心,一个是都城,另一个是帝王所幸的行宫.帝王们在巡幸行宫期间,固然享受了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但同时也为宫廷政变的发动者提供了绝佳时机.在行宫中发动政变的一方要想获得政变的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对相关行宫的控制.这一观点,可视为是对陈寅恪"玄武门学说"的一个拓展.  相似文献   
18.
占剑 《寻根》2006,(4):75-82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秋,宋高宗于扬州行宫郊祀,孔子48世孙、衍圣公孔端友(字子交)及从父、中奉大夫孔传奉诏侍祀。嗣后,金兵大举南下,锋芒直指淮扬,高宗君臣仓皇南渡。在孔传的支持下,孔端友奉端木子贡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北宋政和年间所颁铜印,率近支族属扈跸而南,辗转数千里,于建炎三年(1129年)年底到达今浙江衢州。宋高宗驻跸临安后,孔端友携从父孔传等谒阙上疏,“叙家门旧典及离祖丧家之苦”,因功赐家衢州,以奉楷像。南渡的孔子后裔遂在衢州安家落户,孔氏遂有南北宗之分。  相似文献   
19.
20.
承德素有清代第二政治中心之称,在整个清代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本文以《清史诗画》为视角,展开清代行宫与御道创建和使用的历史画卷,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还原,既体现了作为一个王朝的背影的承德与政治理想的融合,又体现了《清史诗画》作为一部历史文献留给世人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