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汉简<引书>和帛画<导引图>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吐纳行气术与保健治疗功法.文中阐述了吐纳行气的基本理论及其特点;介绍了吐纳行气术的医疗保健作用、导引功法与行气的配合及吐纳行气的实用功法.  相似文献   
12.
每期一款     
沈鹏先生是当今草书大家,曾任中国书协主席。草书中堂写五行,利于行与行之间的浓淡和轻重对比,不致出现雷同。沈鹏先生这幅作品,如行云流水,行气贯通,点画狼藉而法度森严,特别是主文写三行半,落款顶格写已卯绍兴兰亭节沈鹏诗书,落款字  相似文献   
13.
少林捶把论     
释家捶把十要诀云:其一曰,明三节。其二曰,齐四梢。其三曰,闭五行。其四曰,身法。其五曰,步法。其六曰,手足法。其七曰,上法进法。其八曰,顾开截追法。其九曰,三性调养。其十曰,筋法。不难看出,捶把十法不是简单的经验堆积,而是一个完整有序的功法体系。其一是功法之基础,人体之框架。其二为筋  相似文献   
14.
林书立 《武当》2010,(2):46-47
行气,初见于战国。现存最早的气功文献《行气玉佩铭》,即是当时吐纳行气的记录。吐纳行气较常见的方式,是一吸一呼,气走任督,完成周天经线。这种操作方式,一般说呼吸的强度要强一些,呼吸的动量会大一些,意念控制呼吸的难度也会大一些。“京黑先生行气法”,也是一种吐纳行气法,但它是用自然轻微的呼吸来作功的,因此它的呼吸强度就偏弱,呼吸动量也偏小,意念和呼吸的关系更不是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胡孚琛 《武当》2010,(6):45-47
内丹学源于先民的氏族原始宗教巫史文化,是神仙家将自古流传的王子乔、赤松子的行气术,彭祖、容成公、玄女、素女的房中术,羡门高、安期生的服食术相互融汇升华而成的。《楚辞·远游篇》可以看作早期的内丹学文献,其中透漏了王乔功法可以激发人体先天真气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华昕 《健身科学》2014,(10):37-37
莱菔子其实就是我们常吃的白萝卜的种子。对很多人来说,它极其平常、不足挂齿,但在中医的临床治疗中,莱菔子却是常用的化痰、行气、消积的良药。《本草纲目》中说莱菔子“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相似文献   
17.
王志远 《武当》2013,(5):17-20
题解:"行功心解"系太极术语,炼养心气方法。行功为外,心解为内。外则屈伸肢体以健身,内则澄定心气以修心,而动静兼练,内外双修,练身、练心、练意、练气,参同一体。[正文]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相似文献   
18.
秦广文 《武当》2001,(9):44-44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派众多。诸如少林、武当、咏春、峨嵋、青城等,它们都各具特色,在实战技法上各有千秋。少林派讲究大开大合,刚柔相济,以腿法见长;武当派以行气为重,讲究抱元守一,以静制动;咏春派以柔制刚,有着四两拨千斤之妙;峨嵋派以“北兵之王”剑见长,在搏击上讲究贴身近打等等。现代散手主要来源于传统武术,其特点,灵活多变,以无法胜有法,它与现代物理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武术相对比较注重形体美与舒展大方,在实战中有诸多弊端。如步伐呆板,动作迟缓,出拳弧度大,命中率较低,训练时间太长(短则十年八年,长则二三十年),且训练单一。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烧伤常伴有上呼吸道的烧伤,局部肿胀严重,容易引起窒息,往往需要施行气管切开以挽救生命。我院1996年5月-2001年6月成功治疗头面部烧伤41例,其中30例行气管切开术,及时解决了气道梗阻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痛经的发病类型以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两型最为常见,据此自拟行气化瘀汤治疗痛经56例,并与元胡止痛片治疗38例作对照,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56例,其中气滞血瘀型27例,寒湿凝滞型29例,年龄15~40岁;对照组38例,其中气滞血瘀型16例,寒湿凝滞型22例,年龄15~40岁。其他情况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