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68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认知图示理论是对人类的认知行为和心理的基础性解释,是现代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广泛地与翻译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本文重点分析了认知语言图示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汉译英试题中的运用,探讨了通过不断地激化学生的语言图示来提高学生的汉译英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英诗汉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传统诗形式的译法;(2)白话自由诗译法;(3)白话格律诗译法。本文将从尤金·奈达的形式对等理论的视角对英诗汉译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英诗汉译的发展过程是符合奈达形式对等理论的原则,在形式对等的前提下,英诗汉译是否还能获得与原诗相似的"音美"、"神美"和"形美"目的。  相似文献   
33.
关于翻译质量的论述是当下国内外译学热点话题之一.与此同时,对于翻译研究自身著述的翻译质量,译学却鲜有论及.本文以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为例,通过对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汉译本进行抽样和比较研究,辅以问卷调查,兼顾翻译产品与翻译过程,基于翻译规范理论探...  相似文献   
34.
35.
范娟 《大观周刊》2012,(11):19-19
简明英语运动发展至今不过30余年却已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其倡导者包括企业和个人等.得到了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很多国家还制定有相应的简明英语政策。该运动的兴起在于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政府倜良务水平的完善以及商业竞争的需要。简明英语,实质上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取向对翻译人员提出的要求。“简明英语运动”浪潮下要求我国译者在翻译时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诸如少用动词、多用主动语态、避免含糊不清等。  相似文献   
36.
在汉译英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所选用的教材一定要新颖务实,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掌握和积累与社会发展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可以采取中外教师互补教学。汉译英教学还要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其关键是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并领悟英语语言的内在意义,以便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7.
广告翻译并不是一味地将原文信息忠实地转换到目的语中的纯模仿性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诠释过程。汉文广告的英译应根据英文广告的文体特点与翻译标准,遵循功能相似、意义相符、KISS及可接受性原则,灵活地采用直接传译法、调整性译法或二者揉合译法的策略,才能实现汉文广告英译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即呼唤功能,产生最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38.
汉译佛经中"人称/指示代词+曹辈"结构很是常见,分析研究发现该结构中的"曹辈"是一个语法化程度较高的复数标记,正处于由词汇向词缀演变的过渡阶段,但是不能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词缀"们"。这种用法的主要原因是翻译过程中受原典语言影响。  相似文献   
39.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交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处理源语言中的冗余信息,处理不当会造成不符合英语习惯的中式英语。"冗余对子"是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章通过实例探讨汉译英中冗余对子的鉴别与纠正,以期对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0.
在中国拥有一定受众群体的日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引进到中国,在引进过程中日剧剧名的翻译也就逐渐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刘宓庆的翻译理论入手,探讨到目前为止引进到中国的日剧在剧名的翻译上呈现了怎样的汉译倾向及其出现该倾向的原因,从而总结出日剧剧名翻译时常见的汉译倾向特征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